葡萄黄点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葡萄黄点病又称葡萄小黄点病。在气候条件适合地区才表现出来,症状多在夏末表现严重。每枝条上有2-3片叶子,多者可达20片叶子出现黄点,主要分布在主脉和侧脉附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分散或聚合成不规则斑块,颜色初为淡黄绿色,后变为铬黄色,叶片衰老时变为白色,症状因葡萄品种、年龄、环境条件不同而表现不同。幼树症状明显,老树表现较轻。症状还会因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加重。

病原

经研究结果认为,葡萄黄点病原为类病毒Ⅰ型和Ⅱ型,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而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的传毒媒介不明。在自然条件下,修剪或繁殖时通过工具或嫁接传毒,此外,染病的繁殖材料也携带类病毒。种子不传毒。由于该类病毒在大多数欧洲或美洲品种和砧木上不显症,这就更有利其传播蔓延,给防治带来困难。但生产上可采用嫁接葡萄属指示植物及传播草本寄主等方法进行鉴别。

防治方法

把茎尖置于20-27℃培养箱中培养得到无黄点类病毒的再生组织后,再把茎尖分生组织置于10℃环境条件下进行低温培养,即可得到无毒苗。茎尖脱毒时,如茎尖为0.1-0.2毫米,脱毒温度低限以25℃为宜。由于病株种子不带毒,可用于播种育苗。[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