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省的马家庄村1、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马家庄基本概况
马家庄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以前隶属于杨家庄乡,后经历次行政划

分,最终确定为黄楼镇马家庄,西邻杨家庄,东望北霍陵,南靠弥河,北距大尹村,南北横距2.4公里,东西长约4公里,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该村处于青州的交通要道,弥河从村的东、南两边悠然而过,胶济铁路横穿该村,将该村分为农、居两块区域,北距309国道仅有两公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该村居民共有493户,总人口2378人。经济状况马家庄村经济发达,一直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该村盛产的弥河银瓜皮脆肉甜,为历代贡品。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生姜规模种植,效益良好。
70年代初,该村工副业开始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发展工业企业,相继建起了车床加工、船舶运输、纸箱厂、铸造厂等等多家乡镇企业。2005年开始,村庄充分发挥地理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680万元,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21户,从业人员450多人,极大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发展,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5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达87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位居黄楼镇之首。社会事业马家庄欣欣向荣的生活面貌为其赢得了大量的荣誉,其先后被评为2000年度杨家庄乡模范村庄、2002年度青州市优秀村庄、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黄楼镇优秀村庄等荣誉称号。2、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马家庄村村庄概况
该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以前是胶州市营海镇马家庄,后改为营海镇马家庄,北靠大户村,南望西匡家茔,东邻营海西大岭,西靠辛店村,东西横距1.5公里,南北横距1.5公里,总面积2.25平方公里。
村庄由来
马家庄有史可考乃从清朝开始(1925年),胶州城区南部8公里处位置,有东马家庄、西马家庄、北马家庄共三个村,1953年初期入社,以农丰、永久划为二个村庄,1955年合并为一个农丰社,始称马家庄,相沿至今。
经济状况
马家庄村生产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70年代初,工副业开始有所发展。197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发展工业企业,相继建起了车床加工、拖拉机运输、淀粉厂、铸造厂等。2005年开始,村庄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到2006年该村相继引进青岛正大养鸡厂、玩具厂、电脑刺绣厂三家企业,合同利用外资30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100万元,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0户,从业人员300多人,极大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达100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村居建设
建国前村内的住房全是草铺屋,建国后村民的住房逐步改善。截至2005年,村内共有住宅270户,房屋总面积1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27平方米。为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2005年马家庄实施村庄规划,对村内街道进行彻底改造。硬化路面598平方米;学校、幼儿园投入5万元;建造办公室10间,投入15万元,同时建起了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等;打自来水井两口,投资20万元。
社会事业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更好地改善群众生活,村委对村内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补贴100元。对村内的光荣家庭进行奖励。由于措施得力,马家庄在2005年被镇党委授予4个先进村庄荣誉称号。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郭庄乡马家庄村马家庄位于五福峪的南部,系五福峪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地处小寨山脚下。70户,392人。耕地292亩。主产小麦、玉米。
清光绪三年(1877年)《续修马氏族谱》载:“吾马氏祖系北直冀州人也。明初迁于青州府益都县西山青杨行庄。十二世祖讳便,迁于五福峪马家庄定居焉。”据此,清初建村。这里早年荒无人烟。相传明洪武年问先世从冀州迁发而来,始在翟家庄、杨家庄、李家庄等村定居。后因户数增多,遂渐迁此定居。因马姓迁来最早,人口最多,故名“马家庄”。
二、河北省的马家庄村1、衡水市冀州市官道李镇马家庄村基本概况
该村位于镇政府正东二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截至2008年12月,有土地1166亩,人口408人。村内有一家诊所,解决了村民的就医问题。村领导班子由六人组成,村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为文明村。
农业状况
该村种植结构呈多元化格局,传统大田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截至2008年12月,小麦种植面积700亩左右,亩产量平均800斤左右;玉米种植面积600亩左右,亩产量900斤左右。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种植面达230亩左右,亩产量300斤左右。所产棉花品质优良,色泽洁白,棉丝细长,籽少,每年10月份开始大批量采摘销售。主要通过客商收购销往各地。每到棉花上市期间,吸引了各地客商云集,以优异的品质,充足的货源,赢得了各地客户的一致好评。同时种有少量花生和谷子。该村种有苹果树、梨树120亩左右,苹果以红富士为主,梨以雪梨为主。
养殖业处于发展阶段,截至2008年12月,有蛋鸡养殖户一家,存栏量500只左右;商品猪养殖户总存栏量在十头左右,主要经营商品猪育肥业务,四季供货,货源充足;肉鸽养殖户两家,存栏量达100对,常年对外出售。[1]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大何庄乡马家庄村马家庄位于大何庄乡北部,在乡人民政府驻地北偏西0.8公里处。为马家庄村民委员会驻地。块状聚落,呈长方形,主街东西向,有282户,1012人,均为汉族。
在明永乐三年(1404),马氏兄弟二人奉诏从山西小兴州洪洞县迁至直隶安邑,在此落居,以其姓氏得名马家庄,沿用至今。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723亩,其中水浇地占80%。[2]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栾城镇马家庄村地理位置
马家庄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是南公路西侧。
村名由来
《栾城县志》记载,马家庄始称西马家庄,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马氏应蒂诏迁来立庄,分居两处,一处城东3里,一处城西2公里,以该村人姓氏冠以方位称西马家庄,清末简称马家庄。[3]
三、云南省的马家庄村1、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马家庄村乡村概况

该村委会是江川县九溪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九溪镇东面,距九溪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江川县城11公里。东面邻马家庄村,南面邻大营东村,西邻六十亩下村,北面邻河口村。辖河口小组、前营小组、马家庄3个村民小组。
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15945亩,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16℃,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截至2006年底,该村拥有林地12715亩。耕地总面积1760亩(其中:田1297亩,地463亩),人均耕地0.52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拥有林地12715亩,经济林果地1120亩,主要种植桉树等,有水面59964平方米。
基础设施
截至2006年底,马家庄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马家庄村有1055户通电,83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的农户83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50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硬化的水泥路,到乡镇交通方便,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砂石路。整个村共有645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645户;装有太阳能的农户265户;建有小水窖27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297亩。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404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的农户209户,还有44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2006年底整个村委会共拥有汽车39辆,拖拉机10台,摩托车246辆。
农村经济
2006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600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4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5%;畜牧业收入341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2.8%;渔业收入21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79%;林业收入30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1%。外出劳务收入41300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7912元,人均纯收入3403元。
人口卫生
截至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1055户,共3540人,其中男1767人,女1773人。农业人口数为3362人,劳动力总数 2178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820人,外出务工人数413人。马家庄村是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3216人,彝族12人,哈尼族5人,其他民族7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537人,享受低保人数12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974户,共计3221人,参合率96%。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5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3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4个。
文化教育
截至2006年底,马家庄村有村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6660平方米,拥有教师26人,在校学生468人,距离九溪镇中学2公里。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468人,其中小学生人数413人,中学生人数55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4]2、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吕合镇马家庄村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吕合镇中屯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吕合镇东边,距离村委会1.5 公里,距离镇3公里。国土面积1.35亩,海拔1840米,年平均气温15.2 ℃,年降水量840毫米,适宜种植林果等农作物。有耕地437.99亩,其中人均耕地0.68亩;有林地1588亩。
自然资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37.99亩(其中:田363.61亩,地74.38亩),人均耕地.6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588亩,主要种植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没有路灯。全村有161户通自来水,有161户通电,有15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4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公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3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61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9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53.6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53.6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5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6.3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3.4万元,占总收入的16 %;畜牧业收入112.87万元,占总收入的27 %;林业收入1.32万元,占总收入的0.3%;第二、三产业收入235.21万元,占总收入的56%;工资性收入17.76万元,占总收入的4.3 %。农民人均纯收入2917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7.76万元。
人口卫生
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161户,乡村人口640人,其中男性327人,女性313人。其中农业人口640人,劳动力391人。该村以回族汉族为主(是回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回族591人,汉族5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36人,参合率83%。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8人,其中小学生47人,中学生31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38.0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4.8万元,有固定资产51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5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5]3、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紫溪镇马家庄村

马家庄村隶属于紫溪镇母掌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紫溪镇西边,距离母掌村委会3公里,距离紫溪镇30公里。国土面积有6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7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截至2008年底,有耕地256.31亩,人均耕地1.1亩;有林地80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4户,乡村人口234人,其中农业人口234人,劳动力1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1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该村属于其它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为主。[6]4、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栋川镇马家庄村

该村隶属于栋川镇大龙口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栋川镇东边,距离大龙口村委会1.5 公里,距离栋川镇7.5公里。国土面积3.99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15.9 ℃,年降水量646.12毫米,适宜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金额izhi2008年底,有耕地837亩,其中人均耕地1.23亩;有林地4035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2户,有乡村人口687人,其中农业人口677人,劳动力47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29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16.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2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7]
四、山西省的马家庄村1、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马家庄村清河马家庄村是稷山县信用联社首批创建的信用村之一,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该村的主导产业已由原来的纯粮、棉种植转变为初具规模的经济林带,全村共有桃树610亩,苹果树250亩,梨树150亩,葡萄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6.4%。近年来,当地信用社积极转变工作方法,改进支农方式,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计在该村开展现场办公16次,直接送贷上门130余万元,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户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种植等方面的资金急需,帮助他们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马家庄村民以信用村为荣,印制了有“信用村”、“信用户”字样的名片外出办事。同时,由于信用村的威信,外地商贩也首选马家庄村为落脚点收购水果、蔬菜,该村村民由此当上了水果经纪人。信用村创建两年来,该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200元上升到现在的3000元以上,步入了富裕村行列。[8]2、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段家堡乡马家庄村该村地处山区,在原平城北略偏西31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00′,东经112°39′。唐代建村,因姓氏得名。又因位于王家庄北,以北为上,亦名上庄。截至2008年底,共267户,652人,1441亩耕地,1398亩粮食作物,人均纯收入3060元,以农为主。[9]
五、陕西省的马家庄村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马家庄村概况
马家庄村位于凤翔县城东南,全村708户,2646口人,劳动力900人,耕地面积3442亩,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200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6元,是省级小康示范村和文明村。
农民收入
199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元,1994年1258元,1995年1525元,1996年1680元……2003年2516元。10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连年保持100元以上,年均增速9.6%。
产业增收
改革开放初期,马家庄人一方面发展立体农业、间作套种、建设双千田、吨粮田,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加工淀粉,制作粉条、粉面,又用淀粉水和粉渣发展生猪饲养,走出了“种粮+淀粉加工+养猪”的循环经济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村群众瞅准市场,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办起辣椒合作社,全村辣椒面积由原来的200亩,迅速扩展到2000亩,辣椒成为增收的主增长源;进入九十年代,奶畜产业一跃成为农民增收的台柱子。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产业化直接增加的收入占到了55%。
工业增收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该村抓住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立足本村优势,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先后建起了淀粉厂、机砖厂、建筑公司、电器厂、乳品厂等企业,一方面消化了原粮,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使剩余劳动力得以安置。2003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达到7254万元,是农业总产值的6倍多。目前,8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年转化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直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100万元左右。
经营增收
在工业生产的带动下,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大户带动等措施,他们发展辣椒、粉条、豆腐、木器等加工专业户60多户,发展商贸、餐饮、修理、机械加工、医疗、汽车美容、建筑机械租赁和农资经销经营专业户140多家,激活了第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200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3%。
劳务增收
马家庄村地平水浅,毗邻县城,全村近200人闲余时间早出晚归,在本村、邻村或县城打零工。每年新生劳动力大多数都上新疆、北京、广东、西安等地长年务工,总数230余人,年创经济收入130多万元,人均500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10]
六、福建省的马家庄村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马家庄村基本概况
马家庄村位于浦城东部富岭镇,全村总户数68户,总人口266人,男女全半劳动力168,耕地面积372亩,林地面积816亩,主要产业以种粮为主。
历史沿革
1966年春至1986年5月以前是原富岭公社良种繁殖场,由浦城县种子公司直接分管,主要从事全县培育、繁殖水稻优良品种和嫁接杂交水稻种子,十几年来为全县提供优良品种和杂交水稻种子百余万斤,曾先后被地、县评为水稻育种繁殖良种先进单位多次,并授予重奖。85年全县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后,该村86年5月下旬最后一批正式批准为行政村(即马家庄村民委员会)。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落实农民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层层落实“三农”扶持好政策,村民产业结构逐步改变完善,村民收入年年提高,86年村民分配所得总额113.3万元,人均收入4260元。
农业状况
马家庄村以种粮为主,在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好形势下,农民对各方面生产积极性很高。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为建设新农村,农民增加自身收入自强不息,信心百倍,再创辉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