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戏院是香港19世纪最早的戏院,建于1890年以前,位于石塘咀德辅道西。整间戏院可容纳近1000人,分前、中、后座,两层超等及包厢。东主为源杏翘。
历史与建筑早期设计主要上演粤剧。最上层的超等票价最昂贵,可容纳200名观众,左右两边共有4个包厢。其后来加设银幕,放映中、西电影,1960年代中期上层停止使用。
从德辅道西进入太平戏院的范围,是一条微斜的长廊,走到露天处,向右走,会到达前、中座的售票处,这是一个简单的售票窗口。再向前走,便有几级石级,从这里可以走进太平戏院的正门大厅,后座和楼上超等售票处便设在这里。大堂里沿着墙壁悬挂著玻璃厨窗,贴著电影的海报和剧照。大堂面向皇后大道西,地势比德辅道西高出不少,因此从大堂要进入后座,便要拾级而下,大概要走石阶二十级左右,才可以到达挂了两层黑绒布门帘的入口。
太平戏院有两个特色,其一是有“位仔”之设,那是铁做的小椅子,连接在整排座位的旁边,让买了最旁边座位的观众,有一个免费的小位子去安罝他的孩子。其二是有三楼之设,不过三楼安装的座位是铁条做的,坐的很不适服,主要的原因是避免1950年代猖獗的木蚤。
从德辅道西经过太平戏院的长廊,向左走,经过长长的斜坡,再上三十级以上的石级,便登上太平戏院的后门,这里便是三楼的售票处,也是三楼的入口。这里有一片空地,可以从高俯览德辅道西一列店铺的后门陋巷,由于陋巷也种植了不少树木,为这片小空地营造了小公园的气氛。
从太平戏院的大堂向右走几级石级,可以登上二楼超等座位的入口处,在这里撕了戏票联根,又要再走几级石阶,才正式到达二楼。若在入口处抬头一看,便可以看到一幅巨大而又色调柔和优美的壁画,画中是希腊神话为题的裸女和天鹅,相信它是当年西区小朋友性启蒙的符号。
太平戏院本为粤剧演出而建,舞台装饰和利舞台相媲毫不逊色。两旁有一对联:“太古衣冠做出戏假情真借此堪作人惩劝 平台歌舞动谓曲高和寡无非欲骇俗见闻”; 在太平戏院办公室另有对联一副: “太古衣冠犹慕汉 平台歌舞足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