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峪村位于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山,岭峻水美,各类文化集聚于此,多种戏曲蔓延于村里乡间。柏峪村就是有代表性的村庄之一,古老独特的燕歌戏在此传承下来。柏峪村曾有过的戏曲有:柏峪燕歌戏、河北老调、山陕梆子、蹦蹦戏等,其中,燕歌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最高。
柏峪燕歌时代久远,由于当地口音之故,也俗称“秧歌”、“燕乐”。“燕乐”始见于《周礼·春宫》,指天子与诸侯宴饮宾客使用的民间俗乐。《元史》载:元代有宫县登歌,分文、武,舞于太庙。称“燕乐”,民称“燕歌”,雅俗兼备。据了解,在清代、民国时,经常应邀外出“卖台”,曾到过天桥、矾山、怀来、涿鹿、蔚县和周边村落,据《清史》记载,乾隆帝庆祝60大寿时还调过燕歌戏。1981年柏峪燕歌参加区文化部门在斋堂举办的大戏调演活动。1982年柏峪村从正月初三直唱到“龙抬头”。
戏曲题材丰富,无事不记,无事不唱。大到皇帝老子,小到平民小偷,死鬼赃官。从小草到太阳、从狼虎到天神……戏词深奥,雅俗兼备;粗的掉渣,直击咽喉;俗的无奈,直可骂娘;玄的离谱,耐人咂叹。怎长末短,典故无穷。在戏词中,有诗人的名句,有百姓心里话,也有俚语番情,之乎者也。可谓南北九腔十八调,颇具雅俗共赏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