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三甲村位于昭通城区南郊,村党总支辖6个党支部,有82名党员,其中昆明流动支部有党员13名。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苗四个民族,共1058户,4051人。有耕地2926亩,人均0.72亩,其中稻田1448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2050元,人均有粮317公斤。
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增产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托传统农业,巩固优质粮生产基地。以畜牧业、经济林果业、名特优新无公害蔬菜为支柱,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种植、养殖规模化,经营分散化”;加大扶持龙头大户力度,创办万宝生猪有限公司,走“支部+公司+协会+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向农户提供“统一优良仔猪品种,统一无公害绿色食品饲料,统一卫生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系统化服务,实现资产年年增值,现拥有资产160余万元。
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劳务输出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从劳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从外出务工型向回乡创业型转变。涌现出了养猪大户赵云万、“三菱汽车修理厂”老板岳仕奇等党员致富带头人。村党总支还在昆明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昆明流动党支部成了三甲人务工的接待站、信息中心、温暖的家。劳务输出占了三甲村经济收入的46%,呈现出输出一个,脱贫一户;脱贫一户,带动一批;带动一批,致富一村的良好局面。
村党总支还充分发挥集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辐射、带动功能,以“四化”(远景山水化、村庄田园化、发展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为目标,以集镇市场为中心和依托,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成了昭通市第一个彻底改变原有自然分布村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投工投劳35000余个,纵横全村8.6公里长,8米宽的道路,把全村分割成“井”字状,19公里三面光的沟渠将灌溉用水淌到家家户户的田间地角,为建设小康三甲、和谐三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两委”以整治“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几年来,三甲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引进了水稻优良品种,全村粮食大面积增产,蔬菜种植渐成气候,实施土鸡养殖“双百”计划,走公司、农户、基地与产、供、销配套的发展路子,成立了村养猪协会、养鸡协会、养鸽协会等群众性组织;母猪比例和生猪存栏率大幅提高,畜牧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540元。
2、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湖溪镇三甲村三甲村距湖溪镇区5公里,东临郭宅一村,南临新塘村,西临后东村,北靠大山是诸--永高速的入口处,诸--永高速穿村而过,后--郭公路门前经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现有农户585户,总人口1416人,耕地635.04亩,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628元。
三甲村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民风淳朴,村民生活不断改善提高,社会安定,被金华市命名为“文明村”、金融部门“信用村”、交通部门“安全示范村”,多次评为东阳市级五好党支部、文明村等,使三甲村走出一条共同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港镇三甲村启东市吕四港镇三甲村,80%%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加上种地的收入不高,不少农田处于抛荒或半抛荒状态,村里一直在为增加群众收入寻找出路。去年引来上海川沙农场种植东方杉树的苗圃基地。三甲村一下子流转土地303亩,用于东方杉树苗基地建设。45万株东方杉树苗落地生根,苗圃基地初具规模。
三甲村村委会正式成立了东方杉树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树苗的种植、销售,并对基地用工拥有自主权。经过不到一年的精心培管,45万株东方杉树苗目前长势喜人,已由2-3厘米长到了50厘米。再过一年,这些树苗就可作为商品苗出售,每株可卖到30元,利润可观。由于东方杉的销售将由合作社负责,获取利润后,村民们就可进行二次分红。去年下半年,合作社在村里又流转了200亩土地。又将有30万株东方杉苗种植。同时,合作社还在与上海方洽谈,准备引进技术,走自繁自育之路,力争早日建成千亩苗圃基地。
4、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三甲村三甲村位于三甲街道集镇地段,处在三甲街道的中心位置,全村总人口1164人,总户数397户,分7个村民小组。三甲村耕地总面积为553亩,人均0.47亩,其中水田481亩,旱地72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70多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50万元,人均纯收入6267元,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网络进村入户。
为带动村的经济发展,村两委班子组织广大党员、村民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倡讲政治、讲文明、讲公德,教育村民遵纪守法,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本村的落后状况,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集体商讨,分析原因,查找差距,统一思想,制定措施,把全村的劳动力、创造力拧成一条绳,为本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三甲村对村庄的布局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在新村建设中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明显改善了村的面貌;投资50万元,修建了村的主道,并配上绿化带,使道路更畅通、更美化,为本村的发展提供交通条件;投资26万元改建了老人协会大楼,又投资10万元改建活动设施,努力树立尊老爱老的榜样。良好的规划,既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很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三甲村该行政村隶属会泽县火红乡,地处火红乡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12公里。东邻贵州省,南邻罗布邑村委会,西邻桥边村委会,北邻湾子村委会。辖老房子、刘家村、大坪子、田边、杀坝、岩头上、丁家箐、大丫口、李家包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09户,有乡村人口1868人,其中农业人口1868人,劳动力111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48人。
全村国土面积12.40平方公里,海拔2600-16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7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耕地0.9亩,林地2,8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6、山东省即墨市段泊岚镇三甲村村庄由来
王、史、于等姓居住于大于庄南者,属大于庄社第三甲,后形成独立村落,即以三甲为村名。或云三甲系三家的演变。同治《即墨县志》标作三贾。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1070亩。2006年,全村共有95户,总人口为34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96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661吨,经济总收入为26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19元[1]。
7、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三甲村村庄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赵姓先祖由四川迁居到此地,因初建时有三家,俗语三家,后改称三甲。
村庄简介
该村位于白埠镇驻地东北约2.5公里处,地处北纬3644;东经11947,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4亩,全村140户,农业人口45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农业、养殖业和服务业为经济发展重点。农业方面,有稳产高产田450余亩,亩均粮食单产1000余公斤,经济田424亩,亩均产值1300余元。养殖业方面,2005年新建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殖户3户,年产值4万元。。服务业方面,村内有农资销售点1处。2005年人均收入4980元。
社会事业
2005年该村投资15万余元新上变压器1台,解决了村民浇地的动力用电问题。投资1万余元整修村内道路,改善了村内道路雨天泥泞难行的问题。投资1万余元挖平塘一个,由村民承包搞水产养殖。同时在全村实施了绿化工程,村委投资3万余元在房前屋后栽植柿子树1200棵。2005年有文化教育中心、老年活动室个一处,固定电话100部,有线电视用户90户,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0户,参保率达80%,该村自1997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平度市文明村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