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文五弦弹,五弦弹,

听者倾耳心寥寥。

赵璧知君入骨爱,

五弦一一为君调。

第一第二弦索索,

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

夜鹤忆子笼中鸣。

第五弦声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

五弦并奏君试听,

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

冰泻玉盘千万声。

杀声入耳肤血寒,

惨气中人肌骨酸。

曲终声尽欲半日,

四坐相对愁无言。

座中有一远方士,

唧唧咨咨声不已。

自叹今朝初得闻,

始知孤负平生耳。

唯忧赵璧白发生,

老死人间无此声。

远方士,

尔听五弦信为美,

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

正始之音其若何?

朱弦疏越清庙歌。

一弹一唱再三叹,

曲淡节稀声不多。

融融曳曳召元气,

听之不觉心平和。

人情重今多贱古,

古琴有弦人不抚。

更从赵璧艺成来,

二十五弦不如五。

作者简介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酔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其中有反应人民疾苦的《观刈麦》《缭绫》等,有讽刺横征暴敛的《重赋》《杜陵叟》等,有指责贪官强暴的《宿紫阁山北》《卖炭翁》等,有揭露豪门贵族荒淫骄横的《轻肥》《买花》等,有表现对边事和边民关心的《西凉使》《缚戎人》等,有反对穷兵黩武的《新丰折臂翁》,有同情妇女悲惨命运的《上扬白发人》《井底引银瓶》《陵园妾》等。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白居易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