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埔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介绍概况

盐埔开发始于明郑时期,康熙年间,漳泉垦户大批涌入,开发盐北、西瓜寮、隘寮、高朗朗等地,雍正以降,陈奕岳、黄朴真、黄明等垦首又招佃开发,溪埔寮、大山寮、炳辉寮、新围等地庄头林立,马关后,日人又招募九州移民在仕绒村建立常盘移民村,种植烟叶,开发饱和。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后,于民国35年改隶属高雄县屏东区盐埔乡。政府在民国39年进行行政区域调整时,改隶屏东县盐埔乡,而在日治时代原本属于盐埔乡管辖旧大路关及新大路关,因隘寮溪之阻通行不便,几经当地人民的陈情,改隶屏东县高树乡,至此本乡的行政区域范围确立,因乡中早先是盐埔部落(含盐北、盐中、盐南)的人口数最多,且当时的行政机关位于盐埔部落,所以将乡名定为「盐埔乡」。全境共划分为12个村,即盐北、盐中、盐南、新围、新二、振兴、久爱、高朗、彭厝、洛阳、仕绒、永隆等村。

地理环境

盐埔乡位于屏东县西北方,东北隔着隘寮溪与高树乡为邻,西北与里港乡毗连,西边为九如乡,南面紧接长治乡,东边与三地门乡、内埔乡相望。本乡东面地势较高,向西渐渐倾斜,最高处海拔为六十三公尺,最低处海拔约五公尺。向东眺望,巍峨雄壮的中央山脉,变得知昼般的柔和而浑厚,与高树乡大津山系连成一弧线、隘寮溪(高屏溪上游)长约四十公里,由中央山脉山系源源流入盐埔乡,因此,乡内东北筑有盐埔堤防6.5公里。

交通环境

本乡境内交通有省道台二七线公路,民国七十二年南华大桥竣工后,由屏东市至高树,经由该公路即畅通无阻;台二四线公路由屏东市经振兴村到三地门乡及玛家乡山地文化园区,只有十公里路程。另有乡道通往里港乡与长治乡,并可由台二七线至诇树乡泰山村后住广福村,而后抵达赛嘉乐园;沿山公路且可通往三地门乡,交通十分便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