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义(1926—) 1926年3月6日出生,辽宁省锦西县人。国民党籍。东北大学法律系毕业,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
历任检察官、推事、庭长、台北地方法院检察长,高等法院检察署检察长。1986年任国民党高雄市党部委员。1988年任台北市党部考核纪委委员会委员。1991年12月、1996年3月当选第二、三届“国大代表”
1988年7月当选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
刘景义 男。大专文化。中医专业。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冀东油田职工医院门诊部主任(兼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临床医学新进展》编委会编委(兼特约编辑),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世界华人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特效医术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特效妇科病专家》和《中华常见病研究》编委会编委。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高级会员。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高级会员)、理事会理事。业绩被入录《中华医界名人》、《世界华人医学家大辞典》、《新世纪中华城乡名医大典》、《二十世纪中国特效医药专家大典》、《中国古今名医大辞典》以及收录于国际互联网《网上名医》网站等。澳门亚洲中医药学会特邀编辑,并获得“二十世纪振兴中医成就奖”。曾担任石油管道院校现代汉语教学和临床医药的编写工作。参与《中华临床医学新进展》和《名医大典》的编辑工作。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辨证上以“四诊”、“八纲”为基础,论治上以“扶正祛邪”、“补脾培土”为大法,对外感杂症、妇科杂症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进行大胆探索,充分验证,总结独创出新的施治法则,且疗效独特。对舌诊、脉诊有新的研究,并总结出具有时代价值的辨证经验,给施治开拓了新途径。从医工作36年余,曾治愈各类病患20余万例。尤精于中医妇科及外感杂症。为积累经验和深造。曾多次进修、培训和学习《在振兴中医刊授学院、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毕业》。总结整理临床医案实录17册,撰写“功能性子宫出血辨治”、“重感论治”、“舌诊论述”等等论文37篇,并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实用中西医学·年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华临床医学新进展》以及香港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医论坛》等国家医刊上发表37篇论文,曾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三十七次,学科带头人奖七次。被邀请参加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柬埔寨等国医学研讨会及专家坐诊,合作办院等,具有国际影响的论文十余篇。深受国内外医药界的好评。1998年被中国特效医术发掘整理委员会授予“中国特效医药专家”。1999年5月被华夏医药界专家研究会授予“特效中医儿科病治疗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