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四明山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与鄞、奉、嵊、虞四县市相邻,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全镇总人口10856人,下辖12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37亩,山林118678亩。2007年,全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81元。

四明山平均海拔700米,长年平均气温13℃,夏季绝对最高气温在32℃,冬季绝对气温在-15℃,享有"夏天是凉风习习的莫干山,冬天是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之美誉。特有的高山气候,使这里夏可避暑,冬可狩猎。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情,曾经留下了李白、孟郊、皮日休、陆龟蒙等诗人的纵情吟唱,为灿烂的唐朝诗坛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还成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先生著书立说的理想之所。境内有仰天湖、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白龙潭、鹁鸪岩等众多充满神奇色彩的美景胜地,与相距十余公里的溪口雪窦山风景区遥相呼应。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省道浒溪线穿镇而过。2007年四明山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逐步显现高山风情小镇独特魅力。

四明山镇地域广阔,气候独特,农林特产非常丰富。近年来,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实现高效农业持续增长。花木产业进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在 2001年获“中国红枫之乡”称号,2005年获“中国樱花之乡”和“省十大特色花卉乡镇”称号,四明山牌红枫被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 “浙江省名牌产品”。2007年又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称号。目前,已经 形成了以红枫、樱花为主导的花木产业链,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26782亩,花木销售收入可达到5900万元,农民人均花木收入超过了4300元。在传统农林特产方面,四明山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如甜柿、樱桃、白茶等发展前景看好,尤其以高山茶叶最为著名,大山“印雪白”白茶被评为“宁波八大名茶”。

四明山镇具有独特的高山气候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该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对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视,开展特色性差异化竞争,生态旅游发展呈现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的前景。2002年积极支持宁波林场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打响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品牌,2003年5月份引进台商宁波敏孚企业,签订了狮子湖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2006、2007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四明山樱花红枫浪漫欢乐节。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确定了梨洲、北溪、大山仰天湖三大发展区块,大山村主攻方向为“避暑度假型”,其代表是仰天湖农家乐。梨洲村定位为观光旅游型,开发了红叶山庄。北溪村独具“水浒”文化底蕴,定位为特色乡村旅游型。目前,全镇农家乐经营户总数达到38家,床位484张,餐位1828个。2007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启动“北溪漂流景区”,被评为“宁波市民最喜爱的十大景区”之一。据统计,2007年全镇实现上山游客总数达54.72万余人,旅游收入1560万元,同比增长70.6%。

当前,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全面建成,余慈地区统筹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提纲的即将出台,该镇的发展定位将进一步明确,四明山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现和提升。我镇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坚持生态立镇,加快旅游兴镇;立足花木富民,狠抓水电壮村;打造阳光政府,强化行政能力;创建平安山区,构筑和谐四明”为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五地”战略,发展山镇经济,繁荣山村文化,打造“平安四明”,早日把四明山建设成为“花木经济重地,休闲度假胜地,道德文化高地,绿色人居福地,老区建设样板地”,努力开创山区小康建设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