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日月创作背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冷”,“死”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愤恨。 日从正面角度宣扬了人类追求光明和温暖的决心;月则是从反面角度宣扬了远离黑暗和寒冷的春天,一正一反,相铺相成,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全面,更辨证,也更美好!

《日》中有 飞蛾扑火 夸父追日 《月》有 嫦娥奔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