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心简介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组建于2007年8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由贵州大学承建。中心现任主任为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贵州大学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研究所所长、贵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樊卫国教授,副主任由安华明博士担任。 工程中心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依托于贵州大学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研究所、贵州省重点学科--果树学和贵州大学果树科学实验室,面向省内外开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设行政部、财务部、技术研发部、果树工程技术开发试验站4个部门。中心现有职工22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优质果树种苗基地170亩,果树种质资源圃12亩。 中心以贵州省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为基础,着重进行特异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及主要栽培果树的新品种(系)选育、优质果树工程配套技术研发推广,以建立我省果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我省果树产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和转化,促进我省果树产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上述方向,工程中心现主持国家、省(部)科研项目33项,主持的在研经费600万元,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10余项,发表论文 140 余篇。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的宗旨,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依托、以质量求发展,竭诚为我省“三农”服务[1]。

中心负责人樊卫国,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果树学教授,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森林培育专业方向),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首席专家、贵州省第三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管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贵州大学果树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导师。

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研经费300多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选并审定刺梨优良品种4个、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指导培养研究生20余名。

九·五”和“十·五”期间,樊卫国教授通过柑橘、刺梨、板栗等果树科技成果转化,为我省创产值9.6 亿余元,促进了我省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贵州特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樊卫国教授还担任了繁重的社会职务,包括: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柑橘学会理事,贵州省园艺学会理事长,贵州省林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花卉园艺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科技创新联合会副理事长,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等[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