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耀明教授[1]、博士生导师。男,汉族,广东省人,1940年4月生。196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学纤维专业,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81.6-1983.6在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高分子系做访问学者,开展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29人。现兼任广东无纺布协会副会长,全国纺织工程学会非织造布专业委员会委员,《合成纤维工业》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赵耀明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其功能化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通过共混、共聚、复合等不同成型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结构变化与性能的关系,从而对功能高分子设计和成型加工的合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主要的研究领域有:
1.功能纤维材料的研究:合成纤维抗静电改性、高吸湿纤维、抗菌、抗紫外等功能纤维;
2.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加工及其在防弹衣、防弹头盔及特种防护领域中的应用;
3.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合成及成型加工:聚乳酸(PLA)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性能的研究及其在医用、组织工程材料、药物缓释材料和绿色环保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4.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蚕丝、甲壳素、纤维素醚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成型加工及其功能化改性研究;
5.非织造布技术及其功能化研究:非织造布的亲水化、光降解、抗菌、抗紫外、阻燃等改性及其在医疗、卫生、土木工程、交通、农业、服装等领域中的应用。
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9项,并与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木村良晴教授开展了有关抗静电高分子材料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中“合成纤维抗静电改性研究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通过省、市科委组织鉴定的科研成果包括:“聚酯纤维仿真研究”;“亲水性多功能丙纶助剂及其新型无纺布研究”;“高粘聚酯切片纺制新型造纸网用单丝”等。
在《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Die Angewandte Makromolekulare Chemie》、《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收录8篇。
出版著作主要有:《纺粘法非织造布》(主编,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3年);《非纤维用热塑性聚酯工艺与应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全国统编教材,参编,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0年);《合成纤维生产工艺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4年;该书获1996年纺织总会颁发的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电教教材《丙纶生产工艺》(主编,纺织工业音像出版社,1993年获广东省普通高校优秀电教材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