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去打猎。回来后,海明威表示要写一部“绝对真实的书”,与“虚构的作品媲美”,于是就有了这部《非洲的青山》。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坦诚。书中一段关于评论界对作家捧杀与棒杀的论述,今天读来备感亲切。
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年出生在美国密执安湖南岸的一个小镇。1918年海明威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服务队,到了一战中的意大利战场,他身上中了230多块弹片,先后做过13次手术。为了表彰他的勇敢,意大利政府向他颁发了十字军勋章。大战后他回到了美国开始写作,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译本序
卷首语
第一部 追猎与对话
第二部 记忆中的追猎
第三部 追猎与失败
第四部 以追猎为幸福
内容试读
第一部 追猎与对话
我们正坐在万德罗博猎人们在盐碱地边用大小树枝搭成的埋伏外,听见了卡车驶来的声音。起先它离得很远,谁也说不出那是什么声音。接着它停下了,我们就希望根本没什么声音或者也许只是风声。然后它慢慢地靠近,这会儿错不了啦,声音越来越响,最后带着一连串折磨人的、不规则的响亮爆裂声,紧贴着我们身后继续往大路另一头驶去。两个追猎手中爱表演的那一个站了起来。
“完了,”他说。
我把手按在嘴上,示意他坐下来。
“完了,”他又说,并且把双臂摊得很开。我向来不喜欢他,这时更不喜欢了。
“等一下再说吧,”我轻声说。姆科拉摇摇头。我看着他乌黑的秃脑瓜,他把脸侧过去了点,于是我看见了他嘴角上稀稀拉拉的中国式胡子。
“没用的,”他用斯瓦希里语说。
“再等一会儿,”我对他说。他又低下头来,这样就不会暴露在枯树枝上面。我们……
评价
与许多小说不同,本书的所有人物和事件都不是虚构的。任何一位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如发现其中的爱情成分不足,他或她尽可以把自己彼时彼刻可能怀有的任何爱情成分添加进去。作者试图写出一本绝对真实的书,为的是看看一个地区的形态和一个月中的活动的格局,如果得到真实再现的话,能不能玮一部虚构的作品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