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小丑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 文 名 黑豹小丑

俗名别名 宽频小丑(台湾)

英 文 名 Wide-band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 Amphiprion latezonatus

命名者,年份 Waite,1900

参考文献 Allen, G.R., 1991. Damselfishes of the world.. Mergus Publishers, Melle, Germany. 271 p. 第43页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仅在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

气 候 带 亚热带,南纬25-32度之间

繁殖方式 置卵型

食性 杂食性

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0条 背鳍软条(总数):15-16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3-14条成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尾鳍呈截形或内凹,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带,体侧中后方具一大块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宽带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宽阔的白环带。身体各鳍与体色一致。

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14cm

习性: 栖息于岩礁区和沿岸礁区水深10-45米之间的水域,与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共生。主要以浮游生物、桡脚类动物、海藻以及无脊椎动物为食。

补充说明: 黑豹小丑在市场上并不常见,价格不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