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树林
ISBN:10位[780197476X]13位[9787801974761]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
定价:¥39.80元
内容提要该书是作者马树林同志继《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之后推出的又一企业文化力作。两书是姊妹篇。二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了作者关于企业文化理论和建设的整个框架和脉络。
该书以“故事”为载体,以自主创新为魂,揭示了新时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反映了当今中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潮流和趋势,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企业文化历史画卷。
该书是中外企业文化故事荟萃集。全书19篇,采明珠、拾翠羽,精选324个故事。每一篇中,既有中国企业文化故事,也有外国企业文化故事。每一故事中,既有故事,又有启示;内容丰富、创新性、可读性、知慧性、思想性、启迪性等都比较强。
该书是一本种植新思维、新观念的书,是一本推动自主创新的书,是一本融知识、智慧、管理与经营艺术于一炉的书。
该书内容虽然主要写的是中外企业家的故事,写他们所梦、所思、所想、所做,但每个故事透射的内涵和哲理,对每一个读者,不管是成人和儿童看后都会有所收获,从中受益.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不愧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园地的又一朵奇葩。
编辑推荐你想知道如何才能管理好一家企业吗?本书是中外企业文化故事荟萃集,为你带来众多对企业管理颇有帮助的企业文化故事,全书以“故事”为载体,以自主创新为魂,揭示了新时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反映了当今中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潮流和趋势,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企业文化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马树林,全国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委员会专家委员、高级培训师、高级咨询师。曾任《中外企业文化》副主编、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研究部主任等。出版了《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2002年7月出版,2004年10月再版,被评为2003——2004年度全国企业文化研究成果奖)和《中外企业文化故事》等企业文化专著,参与主编《攻谋胜略》、《北京成功企业领导人访谈录》等著作。参与30册《北京市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实践丛书》和12册《北京市经济改革发展创新实践丛书》的编辑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等报刊发表论文和文章600余篇。参与和完成了国家和北京市很多重点课题报告的撰写和大中型企业文化咨询设计和策划。近十余年来,在全国各地讲授企业文化课200余场,颇受广大听众的欢迎,曾获北京市“灵山杯“奖。
目录一、愿景创新故事篇
1.“海尔中国造”的故事
2.“中关村人”自主创新,实现“强国梦”的故事
3.以“中国心”创造“中国芯”的故事
4.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的故事
5.宝钢一国际化钢铁巨人“蓝图”的故事
……
书摘一、愿景创新故事篇
2005年,中国GDP18.2万亿元(折合美金2.2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英国和
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跃居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但我们头脑
要冷静,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因为按人均GNP计算,我国在世界的排名尚在1
00名左右。就是有一天GDP真的赶上日本、甚至美国了,按人均计算和人家
还是差得很远。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就是“中国多大的数,除以13亿都是
小数,多小的数乘以13亿也是大数”。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冲
昏头脑,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应该更加
宏伟,困难也将会更多。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愿景就有多大,企业就能够做多大。一个
企业最辉煌的成功,往往来自于企业家和员工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美国现
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也认为:“任何企业都应当有一项简单、清楚和统
一的目标。它的使命必须足够清楚和足够宏大,从而能够为其成员创造出一
个愿景。”“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
成大器”(彼得·圣吉,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出版《第五项修炼》9页)。
中国的企业家(企业领导人)要以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以把我中华民族建设成“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
”为己任,制定企业发展愿景,并把这种愿景变成领导和员工扎扎实实的行
动。那么,你就会发现企业的成功将变得越来越近。
1.“海尔——中国造”的故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今天,“海尔——中国造”
已经成为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飘扬在世界各地。海尔,中国的海,世界的海
。“海尔——中国造”,不仅打出了海尔的形象,也打出了中国的形象。然
而,在“海尔——中国造”的背后,有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1984年,还是张瑞敏第一次出国的时候,一位德国的朋友恭维地对他说
:“在德国市场上,最畅销的中国货是烟花爆竹。”
这句对一般中国人来说是句恭维的话,但张瑞敏听来却感觉受到的刺激
特别大。外国朋友的话,非但没有使张瑞敏高兴起来,反而使他心里有一种
似乎在流血的感觉。他为自己,也联想到每一个现在的中国人,应该为还在
吃几千年老祖宗“四大发明”的饭感到羞愧。这也使他想起邓小平同志说的
话:“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名牌,只有自己的加工能力,就会永远受别
人的制约,受别人的剥削。就永远在世界上抬不起头来”。于是,他经过深
思熟虑以后,针对当时还没有一个世界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