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佛石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塞北佛石庙坐落在北曼甸林场四旗拨营林区,周围是一碧万顷的林海。一条清澈透底的山泉喷珠吐玉,缓缓流向远方。一入此地使人顿有神清气爽、超凡脱俗之感。石庙由十三块削磨见方的石头砌成,庙北朝南,高一点九六米,面宽一点二一米,进身一米,庙顶由一块石头凿成瓦状模样。庙内一尊坐佛像,身披红色袈裟,两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满族官服装束。庙门两旁,镂刻着一副对联,字迹清楚,笔力遵健,上联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联是“塞北佛万古流芳”。圆拱门上横批是“英灵千古”。在庙前有一座石碑,因年久风蚀雨剥,字迹已无法辩认了。这组建筑虽然简朴,但却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年康熙来木兰围场举行秋猃。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南昌下。这时,侍从请康熙回跸。康熙说:“不能走,别说下暴雨,就是下红雨也不能回跸!”话音刚落,风停雨止。不一会,墨似的乌云变成了赭红,果真下起了红雨。康熙感到有些惊讶,便自言自语地说:“莫非是神灵显圣。”这时,从路边跳出一只三条腿的金蟾,向康熙点头示意。康熙连忙下马,对着金蟾一拜说:“蟾师放心,既然来讨封,联就封你的“塞北佛”吧”。说完云散雨霁,天空如洗。有了这般传说,塞北佛石庙在坝上一 带也就有了名气,从前的过往行人和运盐的勒勒车、驼队,都要到这里焚香拜奠,以求神佛保佑。

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传说而已,塞北佛石庙的建立还要从康熙设立木兰围场的良苦用心说起。康熙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他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文治武功卓有建树木。一生中智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签定《尼布楚条约》,亲征噶尔丹……。为了“肄武绥藩”,设立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猃。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在木兰围场举行多伦会盟,对蒙古各部流离失所的民众给予优抚,使得蒙古王公感激涕零,称之“仁德高峻,养育群生,宏施得益者谓之佛。臣等蒙圣立大佛洪恩,特加拯救,是即臣等得遇活佛也。”由此蒙古人尊康熙为活佛。

同时,康熙恩威并用,会盟后举行秋猃,康熙戌装骑射,十箭射中其九,蒙古王公共贺天威。随后命火炮营、鸟枪营、古北口绿营军号炮齐发,康熙笑道:“此不过示尔等以军容耳。”

由此木兰围场出现了清朝服饰的寒北佛,既是康熙“肄武绥藩”战略的成果,也是清代民族团结的标志。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塞北佛”作为康熙皇帝的一段历史铸刻在塞罕坝上,由世人评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