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青年自动控制与交通工程专家徐建闽教授

简介:徐建闽[1],198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控制理论与应用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智能交通系统与物流技术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863/CIMS企业推广应用工程、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交通工程等50余项具有重要学术和技术意义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先后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光华基金奖等多个奖项。

徐建闽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还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关心本科生的学习,悉心指导他们的毕业设计。他先后指导、培养的数十位博士生、硕士生中,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表现优秀,有的在校学习,频频发表论文,屡屡得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徐建闽如今仍在为交通工程专业的更佳发展,为攻克交通部门建设和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不懈的努力。从他身上,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祖国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景和希望所在。

梅花香自苦寒来徐建闽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他1976年高中毕业后就下放到江西省公溪镇的一个知青队里劳动,但他仍念念不忘读书,常常在白天艰苦的劳动之后看书到深夜。梅花香自苦寒来。1978年2月,徐建闽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读于江西工学院电机系。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一个情报研究所工作,但情报所的工作比较清闲,对于徐建闽来说太缺乏挑战性了。1983年他又考入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成为硕士研究生,从事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方向的研究。

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徐建闽,继续向科学进军。1991年他师从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周其节教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1992年他作为联合培养的博士赴香港理工学院深造。在香港求学期间,他一心扑在学术上,充分利用该院优良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研究资料,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的养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表了多篇收入四大索引的论文,在机器人鲁棒与智能控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鉴于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表现,1993年徐建闽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深造。在美国,他接触到了更先进的技术,学习到更精深的理论,同时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科技人员的责任,就是要努力缩短自己的祖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他就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这样执著的追求回到祖国,回到华南理工大学的。

亲力亲为办专业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瓶颈”。1994年,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交通厅决定联合筹办交通学院。当时,学校需要自动控制专业的老师去创办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行自动化方向),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许多老师对此有较大顾虑,担心工作压力过大或者因专业方向改变而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可是徐建闽却迎难而上,毅然受命,成了这个专业的先行者。

在1995年起,徐建闽担任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兼现代交通工程系主任等职,开办交通工程新专业。创办初期,整个专业就他一个老师,需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从教师队伍建设,到开展教学调研,从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及教材,到筹建交能监控和仿真两个现代化实验室,事无巨细,他都要亲力亲为。那段时间,他从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他的业余时间全都放在工作上。现在的交通工程专业已有一定规模:教师队伍素质高、责任心强;通过承担有一定影响的科研项目,给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培养出第一届合格的毕业生;“控制理论与交通工程”学科点也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目前,他正为将交通工程建设成国家级重点学科而奋斗。

化科技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徐建闽在理论研究方面着重跟踪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自动控制和交通工程理论,在实践方面更注重于将科学技术转达化为生产力。

在自动化理论研究领域里,徐建闽在攻读博士期间,以其对不确定性机器人的控制运用创造性的新方法和有特色的新算法,建立起鲁棒性与智能化控制的系统性理论,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博士毕业后,徐建闽又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柔性机器人的受限运动控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柔性机器人的鲁棒性力/们置控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限柔性机器人的力/位置控制”以及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及其应用”等一系列课题;在自动化实践应用领域里,徐建闽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863/CIMS企业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参与了广东省技改项目——电子计算机控制广州灯泡厂玻璃窑炉的研究,该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交通工程领域里徐建闽先后完成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数据库系统”、“高等级公路收费管理系统”、“广州市内环路交流量预测”、“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交通流量调查及预测分析”等工程研究项目,主持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域公路网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研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交通协调控制”等。这些项目的完成,对于促进自动控制和交通工程学科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