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简介“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中心”是绵阳师范学院规划建设的校级科研机构,于2004年10月26日成立。根据2006年8月院科字[2006]5号文件精神,中心负责人由外国语学院骆海辉同志担任。现有兼职研究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4人有硕士学位。中心旨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教、学、研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发挥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智力资源优势,联系和组织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搭建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研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提高中心研究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和教学人才,促进学院的科研活动,开展对翻译和文化教学及实践中各类问题的研究,中心坚持的指导思想,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研究人员1、骆海辉,男,副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1990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1994学年度在四川大学外文系助教进修班学习;1998-1999学年度在英国作访问教师。先后担任过《基础英语》、《英语测试》、《英语词汇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英翻译。
2、舒兰,2000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考取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是年9月重回绵阳师院继续任教。迄今,担任的教学工作有英语专业精读、听力、高级英语、英汉互译和口译教学等。
3、郭勤, 女,1981年6月出生。讲师, 硕士学历。主要教授高级英语和英语口译课程, 同时从事口译实践和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试比较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从主体—客体的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陕西教育》,2006年;“汉英文化差异的文化体现”,《文教资料》,2006。 2005-2006年获得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4月担任“绵阳城市规划国际咨询会”同声传译和随同翻译。
4、廖坤慧,四川眉山人,1978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现代教学理论及英语翻译。在攻读硕士期间曾发表论文两篇:《论写作教学之改进-过程结果写作法》、《论现代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位》。
5、陈岷婕 ,女,硕士,1979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论翻译中的文化功能对等》,《从姓名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严复的“信达雅”与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中医基础理论中隐喻的翻译》等
6、朱万泽,男,教授,1953年1月生,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1977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留校在外语系工作;1991年—2006年在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工作;2006年7月至今在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工作。1999年评为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英语教学与翻译。先后在西南师范大学、美国戈申学院进修三年。曾在原四川师范学院、泸州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过四川师范学院外语部副主任、泸州医学院外语系副主任、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任四川省高职高专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学科组组长。出版专、译著《领悟英语语法》、《毛利神话与部落传说》、《戛纳之夜》等5部,以独著及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组织领导实施的泸州医学院外语教学改革,曾使该院大学英语四级统测成绩连续5年保持省属院校第一名。
7、杨绍江,男,讲师
近三年翻译相关研究成果1、英译汉:《远征中国纪实》,《鸦片帝国》文选,学苑出版社,2004.5;
2、参编教材:《实用英汉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3、《省略法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美中外语 ,2005.3;
4、《汉语称谓词语的英译方法与原则》,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1;
5、《汉英翻译中的译者注解》,美中外语,2005.12
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中心坚持教、学、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搭建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研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提高中心研究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和教学人才;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到2010年把中心建成一个以地方文化翻译研究为特色、以翻译教学为根本、以翻译服务为特长的院级学术机构,成为绵阳乃至全省有教学声誉、有学术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本职能培养和锻炼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的教学、研究人才;
建设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的教学、研究资料信息中心;
加强翻译课程建设,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理论研究;
提供高质量的英汉语互译(包括日汉、法汉、俄汉和韩汉互译)服务,加强同社会的合作,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课程建设从2006年起到2007年12月,将翻译课程建设成为绵阳师范学院的校级精品课程。为此,中心将围绕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材编纂及选择,翻译的教学方法问题、翻译教学队伍建设、图书和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力争将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形成教学特色;同时,加强翻译实践,通过笔译、口语等形式,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地方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2008年到2010年,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建设,创办“翻译专业”,力争2008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学术建设中心将学术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主要内容为: 创建学术特色:主要开展中国文化,尤其是绵阳地方文化翻译研究。 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建立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资料信息中心。 学术交流:主要与省内外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建立起省内外的学术交流网络。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中心工作重点之二。中心将通过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自主培养研究人员等形式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以中青年研究者为主,老、中、青结合的汉英语对比与翻译研究队伍。进人才,规定任务,强化管理; 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到中心集中授课,引领、指导中心研究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中心内部人员中培育“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研究人员的水平。 选拔有事业心、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青年研究人员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学习,争取在3-4年之内造就多名教学和研究骨干。
翻译课程简介翻译课程为英语专业(师范英语、商务英语方向)高年级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以翻译基本理论知识为先导, 英汉语言的对比为基础, 翻译训练和技巧为主干, 通过讲解, 范例的对比, 讲评等措施, 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常用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通过理论指导和反复实践, 培养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综合素质和翻译技能,避免翻译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该课程贯穿大三至大四两个学年度,分笔译、口译两种课程类型, 其中笔译分为大三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英译汉”和大三两学期每周2学时“汉译英”(3学分)。“口译”大四两学期每周2学时(3学分)。笔译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英汉互译课程名称:英汉互译

英文课程名称: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适用专业: 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翻译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个词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英汉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有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词。汉译英课程名称:汉译英实践

英文名称:CE Translation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专业:英语
先修课程:笔译(英译汉)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安排(一)课堂讲授
1. 绪论
翻译任务和种类;翻译的标准;理解与表达
2. 汉英心理文化对比
汉语重意念,英语重形式。中国人重整体,西方人重个体。
3.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语音、词汇、语法、篇章和语用。
4. 汉译英指称意义的翻译
5. 汉译英言内意义的翻译
6. 汉译英语用意义的翻译
7. 汉语四字词组和虚词的翻译
8. 无主句的翻译
9.省略句的翻译
10.语序调整
11.否定翻译
12.“得”字句的翻译
13.“把”字句的翻译
14. 连动式和兼语式的翻译
15. 外位语结构的翻译
16.长句的处理
17.习语的翻译
18. 文学类、新闻类和科技类的篇章翻译中级口译中文名称:中级口译
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Oral Interpreting
授课对象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四年级 总学时36
课程联系
先修课程: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旅游英语、翻译
后续课程:高级口译A、高级口译B、翻译实践课程教学1、口译的一般特点、基本常识、技巧,及基础训练(2课时)
2、会话口译(4课时)
3、旅游景点介绍性口译 (10课时)
4、礼仪性口译 (4课时)
5、介绍性口译 (4课时)
6、科普性口译 (4课时)
7、商务谈判性口译 (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