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斜西村山边村山边村民小组:在莞城西南22公里处,人口100人共26户。因地处蛇仔山脚而得名。约六七十年前,厚街几户人家到此地耕种水草而定居建村。聚落为块状。建筑为砖混楼房结构。原来除耕种水草外,还种植水稻、香蕉、甘蔗等作物。现只有耕地85亩。近年来除继续种植香蕉外,主要种植蔬菜。改革开放之后,有部分村民已迁回厚街原籍。交通方便,可通汽车到镇内外各地。
2、浙江省云和县云和镇山边村山边村与贵溪村对望,丽浦公路北侧100米,小山脚下建村,因名。从丽浦公路北侧到山边100米有粮田相隔,村前有溪,吃水、用水都在溪中。全村就三栋大宅院平排而建,朝南,背靠小山。大门、天井、中堂、厢房,一个式样,每栋房子可住十来户人家。上堂、中央堂、下堂之间有门相通,从上堂到下堂可以不出大门,也不需走露天。全村姓王,无一外姓,与贵溪王姓同宗共祖。
3、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山边村行政区域石狮市永宁镇山边村,1956年设山边高级社。1958年与郭宅、院东、后杆柄、下宅、郭坑、新沙堤合并称为联溪大队。1962年划归下宅大队管辖。1965年归后杆柄大队管辖。1984年分出,设立山边村委会。位于永宁镇政府驻地西北4.4公里,与后杆柄毗邻,村委会设山边。有2个村民小组,面积0.57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人,153户。有共富路、永莲路连接村。其中共富路东侧连接村,永莲路北侧连接村。地形经济主要是丘陵地,四面低山环抱。在永宁镇政府驻地西北4.4公里,邻近村有后杆柄、下宅、院东,村委会设山边,沿山麓散布。耕地393亩,主种甘薯、花生、豆类等。矿产资源有花岗岩。有山边小学。有机耕路通镇区。社会总产值5000多万元,企业总产值2500多万元,农民人年均收入达8100多元。设施建设2004年评为石狮市改旧建新先进村;2005年评为石狮市改旧建新精品村;2006年评为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平安村居、敬老模范村。2001—2005年山边村被石狮市评为改旧建新先进村,几年来该村共投入10000多万元(其中华侨捐资400多万元,村民集资100多万元)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圈和环境美化、道路硬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近3%,村间道路硬化率达100%,已建成有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别墅、整齐划一的厂房、环境优雅整洁的园林式新农村。乡风村貌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目前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友好,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村级班子坚强有了力、团结协作,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队作用。率先在全市试行村务公开民主听证制度,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坚持事前民主听证,事中民主监督,逐步推进民主监督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了每月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事项,主动接受村民监督,村民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先后被石狮市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组织、综治平安村居、先进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敬老模范村、泉州市评为宽裕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受到石狮市政府、泉州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4、广西贵港市港南巴新塘乡山边村山边村位于贵港城区南边,美丽的郁江河畔,千年古刹南山寺脚下,全村总人口5739人,耕地面积4230亩。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83名党员。过去的山边村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村,多年来,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山边村人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辛勤耕耘,努力工作,把一个昔日贫穷的乡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5、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山边村
村情概况
![](/images/load.gif)
山边村隶属于三川镇睦科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三川镇北边,距离睦科村委会1.5公里,距离镇政府11公里。国土面积有1.25平方公里,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921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3.84亩,水田203.84亩,人均耕地1.12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670亩。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56户饮用井水,有5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56户通电,有2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6%和8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18%和14%)。
该村到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3.84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3.8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5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38万元,占总收入的65.53%;畜牧业收入8.52万元,占总收入的27.4%,年内出栏肉猪11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17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人(占劳动力的17.5%),在省内务18人。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56户,共乡村人口217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107人。其中农业人口215人,劳动力10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汉族21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人,占人口总数的0.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1人,参合率75%;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1公里。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睦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金官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11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8人,其中小学生17人,中学生11人。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一事一议。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03.8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354.9元(人均16.51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