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简述】奋斗雕塑位于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教学主楼前面,那里是武汉理工大学师生休闲的重要场所。该雕塑寓意武汉理工大学师生永远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时刻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为了学校和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雕塑抒怀】细雨朦胧,空气净好。漫步东院,闲适的步子鼓捣着地上的积水,目光停留在内心,不深不浅。雨中的东院校区无疑是心中最为清晰、明净的一部分。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尊“奋斗”雕塑,雨中的它更显空灵。教四教学楼的高耸入云依旧掩盖不住它的荣光,它光辉的姿态始终在烟雨迷蒙中透出,就像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角落,绵密、厚实,让人充满了想象。
【喻义奋斗】这座咖啡红的雕塑大约有两层楼那么高,底座用黑色的瓷砖铺成,在一片碧翠的草坪周围,显得特别醒目。一块白色的大理石站立在底座的中间,上面托着一个镂空的球,平滑的纹路呈弧形上升,指向天空的轴上延伸出三个棱角,像一朵盛开的智慧之花。一段金黄的弧线顺势搭住棱角的两端,像一弯彩虹,给人满载希望的感觉。整个雕塑浑然已一体。从一块半圆的不绣钢板中间穿过,一个“G”在远观中也已现出了端倪,G是管理学院“管”字拼音的字头,代表管理学院,这样更加强了向上冲击的视觉效果,总的外形又像雨后的春笋,内含天天向上,步步登高之意,象征管理学院有着无限发展的光辉前景。 “奋斗”的主旨呼之欲出!
大球的表面富有质感,是现代材料和现代手法处理手段所致,它和下面瓷砖底座,在材料选用、表面处理方法和色泽肌理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寓意着管理学院学科文化、教学观念,既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吸取注入了现代国内外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思想,将成为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典范。大球光亮如镜面,反射着管理学院现代化、园林化进程中日新月异的校园。
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这尊融合了科学与艺术之美的雕塑通过它的形态展示向众人传递着一种特定的含义,奋力拼搏的信念融于其中。同时也让我们牢牢记住了雕塑寓意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来自于《增广贤文》,意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学习需如此,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亦需如此。无论是学校的发展,学院自身的发展,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具备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永远向上的魄力!奋斗的种种现实意义也使雕塑的含意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时代风范】“奋斗”雕塑体量大、气势雄伟,既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又有强烈的现代感和时代的风范。既有古今文化的独到品味,又有深刻意广的内涵。是用艺术创作、高度概况的大手笔,反映出管理学院的现状和未来。它简洁、明快对管理学院有确切、独有的代表性,必将成为院徽之外的第二标志。
一阵雨水从雕塑顶端斜着落下,两侧是楼房的青砖黑瓦,墙壁吃足了雨水,露出光洁的本相,砖脚底长着一层绿青苔,色翠而闲静。路旁的玉兰树枝,夹竹桃枝,风吹过,竦然作响,摇下一串碎露。眼前的一切在“奋斗”雕塑的渲染下,勃发着向上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动力,奋斗的感觉瞬间流窜在身体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