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Brandeis)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获得199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目前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及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等国家项目。
李家洋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他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与重要粮食作物水稻探索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采用图位法克隆了水稻分蘖控制基因MOC1,开拓了水稻分蘖控制分子机理研究的新领域;利用水稻脆秆突变体分离了BC1基因,阐述了水稻机械强度的控制机理;通过获得的拟南芥胆碱生物合成突变体,初步明确了胆碱合成与植物温度敏感雄性不育性的关系;通过图位克隆法分离出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MOD1,明确了初级代谢途径的缺陷会导致植物细胞凋亡;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出色氨酸与吲哚乙酸合成量改变的转基因植物,从而提出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新模式;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基因芯片体系,鉴定出一批油菜素内酯的应答基因,并证实了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发展了系统鉴定植物功能基因的植物表达文库转化法,分离出一批株型与育性等生长发育性状改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克隆了相关的基因。
自1999年担任遗传研究所所长以来,通过加强与所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强化规章制度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与人人奋发进取的科研环境,促进了研究所的迅速发展。
2004年1月,李家洋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主要研究内容:
1.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分子机理
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植物文库转化法、T-DNA激活标签体系和理化因素诱导突变体及基因芯片分析等技术体系,系统研究水稻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鉴定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组份及其功能。重点探索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如分蘖、穗粒数、千粒重、环境胁迫)的作用机理及其与环境胁迫之间的关系。
2. 植物代谢途径与基因表达调控
通过分离鉴定水稻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代谢合成途径的突变体,重点研究与品质相关的碳水化合物及脂类的合成与调控,及其受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1. Li Y, Qian Q, Zhou Y, Yan M, Sun L, Zhang M, Fu Z, Wang Y, Han B, Pang X, Chen M and
Li J (2003) BRITTLE CULM 1, which encodes a COBRA-like protein, affect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ice plants. Plant Cell 15, 2020-2031.
2. Li X, Qian Q, Fu Z, Wang Y, Xiong G, Zeng D, Wang X, Liu X, Teng S, Hiroshi F, Yuan M,
Luo D, Han B, Li J (2003) Control of tillering in rice. Nature 422, 618-621.
3. Zhu J, et al. (2002) Sequence and analysis of rice chromosome 4. Nature 420,316-320.
4. Mou Z, Wang X, Dai Y, Bao F, Han C, Ouyang J, Hu Y, Fu F and Li J (2002) Silencing of
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results in temperature-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and
salt hypersensitivity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14, 2031-2043.
5. He Y and Li J (2001)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riplicate phosphoribosyl anthranilate isomerase
(PAI) isogenes in Arabidopsis tryptophan biosynthetic pathway. Planta 212, 641-647.
6. Hu Y, Bao F and Li J (2000) The promotive effect of brassinosteroids on cell division involves
a distinct CycD3-induction pathway in Arabidopsis. Plant J. 24, 693-701.
7. Ouyang J, Shao X and Li J (2000) 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a branchpoint of indole-3-
acetic acid biosynthesis from tryptophan biosynthetic pathwa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Plant
J. 24, 327-333.
8. Mou Z, He Y, Dai Y, Liu X and Li J (2000) Deficiency in fatty acid synthase leads to
premature cell death and dramatic alterations in plant morphology. Plant Cell 12, 40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