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厦门大学校园里最老的建筑之一。

一 名称由来在厦门大学老建筑的楼名里,以内涵而论最是“囊萤”和“映雪”。前者源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以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后则典出明人廖用贤《尚有录》,“孙康,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这二则故事是古人为劝学而设立,国人可谓家喻户晓,而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学子总是以他们的青春和激情赋予“囊萤之光”和“映雪之亮”以新的内涵与光色……

二 历史渊源当年校主陈嘉庚独具慧眼地选定了这大片依山傍海的处女地作为校址。1921年5月9日,演武场前的五座大楼正式动工,嘉庚先生亲自主持了奠基仪式。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先生注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就地取材,以闽南一带盛产的花岗岩来奠基砌墙,坚固耐久,淡雅美观。大楼的阶梯同样用精心雕琢的花岗岩逐级垒叠而成,行走时没有噪音,这在当时国内大学的建筑中可谓创举。仅一年多的时间,五座大楼完工,居中的取名“群贤”,那是对“群贤毕至”的深深期许?“同安楼”和“集美楼”右护左持,当为校主对家乡故土感恩的情怀,而呼应首尾的两幢该取什么名字呢?我想在南国幽静的夏夜里,一定是那提着“小灯笼”欢快游走的萤火虫激灵了先生的思绪,儿时《三字经》里朗朗有声的“如囊萤,如映学,家贫寒,刻苦学”与大海徐缓的潮音一同起伏回响,于是“囊萤”和“映雪”隽永的光色就这样情浓望厚地勾勒出“南方之强”最初的风姿!(摘自郑启五《囊萤楼·囊萤斋·囊萤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