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娃走出的少将、“独臂将军”朱声达
(1914—1985)湖北省江陵县人。1914年出生。家境贫寒,小时候即为地主放牛、干活。
贺龙在洪湖闹革命,朱声达就参加了少先队。一九三一年秋,江陵东部的苏维埃政权受敌摧残,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3军9师25团当勤务兵。由于朱声达精明能干,一年后被调到9师警卫排,给段德昌当警卫员。
1933年段德昌被当作改组派错杀时,夏曦也要杀朱声达。贺龙说:“这朱娃子是放牛出身 ,他算啥改组派,你们放了他吧” 朱声达因此免遭杀害。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深受贺龙喜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通信班班长、排长、红3师18团副连长、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副连长,第四师十团连长。参加了长征。1936年,红二、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卢冬生挑选了识水性的洪湖籍战士,组织了突击队,由朱声达率领,冒雨攻占了海洛塘渡口和木瓜寨渡口,红二、六军团用叁天时间渡过了金沙江。朱声达在战斗中负重伤,无法行走。贺龙得知,立即命令红4师卫生部部长周长庚派担架抬着朱声达行军,使他跟上了部队。成立红二方面军时,朱声达被任命为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连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营长,晋绥军区特务团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1938年在一次战斗中,他左臂、左手受伤致残。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三旅参谋长,第五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师长,1953年,朱声达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 1军7师副师长。回国后,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改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至1968年,担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后改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