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1912年,英语部成立。这是学校外语学科正式建制的开始。
1913年,英语部首届毕业生17人步出校门。
1928年,更名为英语系。
1949年2月17日,北平的和平解放,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系改称外语系,内设英语、俄语两个教学组。
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与辅仁大学合并,撤消了北京外语系改为俄语系。
1960年,学校决定恢复英语专业,俄语系再度更名为外语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重建日语专业。
2002年12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
学院现状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外国语言学与
应用语言学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英文系主办的国际会议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英汉语言比较
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美文学
西方文论
语言学
语法学
外语学习理论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
社会语言学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英美文学
西方文论
翻译学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俄语语言文学学士
俄语语言文学硕士
俄语语言文学博士
俄文系主办的学术讲座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俄苏文学批评史
俄苏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俄苏文学
俄苏文学翻译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日语语言文学学士
日语语言文学硕士
教师人数
中方教师 117(其中:博士18 在读博士 11)
教 授 20 副教授 42 讲 师 43 助 教 0
职 工 11 编 辑 3
外籍教师 12
离退休教职工 105
学生人数
本 科 生 541
硕士研究生 231 教育硕士 40 博士研究生 32 博士后 5
访问学者 16
毕业生的走向
英语(2004年)
俄语(2003年)
日语(2004年)
攻读硕士学位
32.3%
66.7%
日语20%
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
10.8%
22%
60%,
教育系统
45%
11%
13%
出国留学
3.2%
0
6.7%
注:报考研究生的选择范围很宽,既有继续攻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也有转考汉语言文学、经济、教育、法律、影视、心理、传媒等专业的
其他办学形式
夜大( 340人)
辅修( 303人)
硕士课程班(2个班)
外语实验基地(中、小学,9所)
对外合作
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达成互换教师协议
与英国华威(Warwick)大学基本达成共同培养硕士协议
承担的主要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英语认知语法研究
苏联文学起源考
省部级:中俄文学翻译理论比较研究
小学英语整体改革
英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高等院校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部:网络教材的编写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资助项目----2004-2005立项课题
试题库建设
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践
日语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践
中考评价、中考命题改革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
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竭诚欢迎海内外的同行
前来切磋学问,交流心得,合作研究,也竭诚欢迎
海内外有志于这一学科的学子前来问学、深造。
语言研究所工作章程
1. 语言研究所是外文学院的科研机构,兼有开展学术研究和为学院提供学术咨询的任务。
2. 本所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人员日常的科研、以所为主体去争取科研项目以及对外的学术交流。
3. 本所科研的主要领域是普通语言学、国外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功能语言学、形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并涉及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篇学、心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类型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4. 上述领域的科研应尽量与语言学的教学结合起来。研究所应对语言学课程的开设和计划修订提供支持,并可对课程建设的其他问题提出意见。研究所的发展和研究生课程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本所的各种工作也包含着对巩固现有硕士点并为申报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点而努力的目标。
5. 研究所应尽量满足研究生学习语言学的要求,设法提供较多的选修课程或独立研修指导。必要时,可与教学管理部门协商(例如学分管理问题)。
6. 本所应积极对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咨询。
本所应积极开展院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外院校的语言研究所及专业科研机构的学术联系,充分利用横向学术资源,注意引进新的观念、成果以至研究力量。积极支持本院的学术沙龙。
7. 研究所在工作中应注意吸收研究生参与,发挥他们的力量,并通过集体工作为培养他们的能力创造条件。
8. 研究所要建立本所的科研档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档案,随时检查工作。
10.大事要在研究所的会议上讨论并形成相应的正式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