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指自然的法则。《庄子.天运》:“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以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韩非子.大体》:“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

2、犹言天道。迷信者谓天能主持公道。南朝梁江淹《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亲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冤。”

3、儒家把天理看作本然之性。程朱理学将“天理”引申为“天理之性”,是“仁、义、礼、智”的总和,即封建的伦理纲常。他们还把“天理”与“人欲”相对立,成为一种禁欲主义的压抑人性的主张。在明、清时,受到本贽、戴震等进步思想家的有力批判。《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处,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惑人无穷......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孔颖达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绝矣。”

4、天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天理作为自然的法则,人类的智慧可以根据其动态规律来主导事物向更高层面上发展,因此,天理的动态结果是可以由人类智慧主导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