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 名: 翠雀花
学 名: Delphinium grandiflorum
别 名: 大花飞燕草、飞燕草
科: 毛茛科
属: 翠雀花属
产地分布
野生种主产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株高80-100cm,全株被柔毛。叶互生,掌状深裂。总状花序顶生,萼片瓣状,蓝色。
多年生草本,高35~65厘米。茎具疏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圆,醑形,长2.2~6厘米,宽4~8厘米,3全裂,裂片细裂,小裂片条形,宽0.6~2.5毫米。总状花序具3~15花,轴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对称;小苞片条形或钻形;萼片5,花瓣状,蓝色或紫蓝色,长1.5~1.8厘米,上面1片有距,先端常微凹;花瓣2,较小,有距,距突伸于萼距内;退化雄蕊2,瓣片宽倒卵形,微凹,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心皮3,离生。蓇葖果3个聚生。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分布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西藏等地。
生长习性
喜凉爽、通风、日照充足的干燥环境和排水通畅的砂质壤土。花期5-7月。
园林用途
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繁殖培育
分株、扦插和播种法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春季新芽长至15-18cm时扦插,生根后移栽,也可于花后取基部的新枝扦插。播种多在3-4月或9月份进行,发芽适温15℃左右。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老龄植株生长势衰弱,2-3年需移栽一次。植株高大,易倒伏或弯曲,需支撑固定。常见病害有黑斑病、根颈软腐病等。
中草药【采集】7~8月采收,漂洗,切段,晒干。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甲基牛扁亭碱。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有毒。"
【功用主治】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火止痛,杀虫。"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抗菌除湿,杀虫治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煎水含漱,捣汁浸洗;或研末水调涂擦。
【宜忌】不可内服。
【选方】
①治风热牙疼:飞燕草五分至一钱。水煎含漱,不可咽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疥癣:飞燕草配苦参研末调擦。(《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头虱:鲜鸡爪连全草,捣碎,水浸洗头。(《吉林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