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江又名徽溪、西溪,或练溪。清道光七年(1827年)《徽州府志》引《大清一统志》记载:"环绕郡城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分派合流,直泻如练,而抵于城南,平衍停蓄,竟川含绿,是名西溪"。练江以扬之水为其正源,扬之水又名东河。源流双岭水发源于绩溪县东北龙丛源林区的黄花尖(海拔974米)西麓,自里双岭下起,东南流,经板桥至大丘田,穿杨溪源峡谷,于杨溪左纳由丛山关来汇之水;折西南流,至际坑口右纳际坑源水,至郎家溪右纳王家源水;进入绩溪小盆地,至县城北,右纳乳溪水。绕县城东南侧,于城南右纳翠溪源水,经雄路至浦川,右纳大源河(大源河集水面积164平方公里,河长48公里),至临溪左纳登源河(登源河集水面积180平方公里,河道长55公里);临溪以下,河床渐宽且深,至江村环进入歙县境内,至竦口右纳双竦河;至平溪右纳眉川河;进入桂林小盆地,至东山营,右纳布射河(布射河集水面积91平方公里,河道长41公里);至歙县?徽城镇?下葛塘,右纳富资水(富资水集水面积87平方公里,河道长35公里),至河西桥右纳丰乐河(丰乐河集水面积190平方公里,河道长64公里)。河西桥以下为练江本干,折东南流,至鲍山又折西南流,至浦口注入新安江。总流域面积1492平方公里,河道全长75公里,其中本干仅6.65公里。亦有本干自临溪起算之说,临溪至浦口长50公里。源头双岭水穿流于峡谷之中,河床质为岩石,河段长10.8公里;扬之水上段绩溪境,长36公里,河床质为岩石,上口宽50米,底宽45米,洪水深5米,枯水深0.3米;下段歙县境,长18.6公里,河床质为砂,上口宽173米,底宽165米,洪水深8米,枯水深0.8米,比降1.23‰;练江本干6.65公里,河床中左岸多为岩石,右岸多为沙滩,上口宽146米,底宽63米,洪水深12.7米,枯水深0.5米。正源扬之水自绩溪的丛山关至歙县县城,有皖赣铁路、芜屯公路时左、时右平行通过,绩溪境就有大小公路桥8座,铁路桥4座跨越河道。练江历史最大流量为渔梁站1969年7月5日6630立方米每秒,最小为1958年7月31日的1.12立方米每秒;历史最高水位为渔梁站1969年7月5日的120.74米,最低为1958年7月30日的109.92米。据历史洪水调查,扬之、布射、富资、丰乐河四水,已发生的最大流量、最高水位。
2.练江(LiànJiāng):潮汕地区地三大河流,练江平原为潮汕平原三大次平原之一,面积仅次于韩江平原。其发源于普宁五峰山寒妈径,经普宁市、和汕头市的潮阳区、潮南区(潮阳、潮南即原来的潮阳市)于潮阳区海门镇入海,其干流长72公里,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所流经镇/街道办共计36座!因江流迂回如白练,故名。
60年代初,练江曾是两岸人民的饮用水源。但随着练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大量污染物排入练江,练江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这座超二百万人口为中国人口第一县的城市,市区没有一家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排练江。据统计,生活污水排放量约占流域污水排放总量的73%,工业废水约占19%,农业废水约占8%。
环保局的官员说,普宁市境内的29.8公里练江,水质为劣V类。“即使是把生活、工业污水全部达标,(练江水质)也达不到三类。”在练江调研时,省环保局的专家如是说。按照地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为五类,类别越高,水质越差。2009年6月8日中午时分,南方日报记者站在练江普宁段下游的练江水闸大桥向东望去,污浊的练江水流向下游的潮阳。深入到河堤,阵阵氨氮的气味扑鼻而来,黑色的水体像油井泛出的石油,不断冒升到水面。大面积的绿色水浮莲霸占了江面。目前,练江潮阳区河段水质已为劣Ⅴ类,大大超过要求Ⅲ类水水质标准。曾经参加过一个省长开的会议,专家们说,治理练江的费用也许比新修一条江的费用还高。 潮汕人民阿,为我们的母亲河,积积福吧!
注:潮阳市(人口>300万)、普宁市(人口>250万)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口最大的两个县/市/区。(潮阳市分立为两个区后普宁市为中国人口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