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市镇位于冷水滩区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冷水滩城区14公里。东临湘江与岚角山镇隔河相望;南有潇湘航道直通零陵,与零陵区城区、石山脚乡、黄田铺镇隔江相望;西与东安县石期市镇接壤;北与仁湾镇接壤。镇政府驻巴洲滩村,辖邓家铺、巴洲滩、九牛岭、老埠头、大园山、沙坪里、太洲、岐山头、全福、登雅塘、油铺里、零东圩、池塘铺、杨竹塘、桐子山、虾塘、伍家岭、樟蔸庙、三龙塘等19个村。
蔡市镇沿用老地名蔡家埠命名。明朝此地已成为水陆交通埠头,因蔡姓人多,故名蔡家埠。解放后为与对岸蔡家以示区别,更名为蔡市。该镇解放初为粒粟乡和抬头、东山里两乡的一部分,1956年属靖云乡。岐山头乡解放初为大园乡,1956年也并入靖云乡,1958年时属幸福公社。1961年改建为蔡市人民公社。1984年分别改为蔡市乡、岐山头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蔡市、岐山头两个乡合并为蔡市镇。
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2093.4公顷,4417户,18658人,其中镇直机关347户,511人。境内以丘陵地形为主,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湘江和潇水。水能蕴藏量140万千瓦,其中可供发电量25万千瓦。全镇油茶林覆盖率达80%、有3151公顷油茶林,是冷水滩区最大的油茶基地镇。境内滨江路贯穿北、南。衡枣高速公路从东到西,巴零公路直通东安,是零冷联城枢纽,滨江大道直通冷水滩区,是冷水滩区的卫星城镇。镇境是冷水滩区的产粮基地和制种基地,有173公顷优质制种田,同时又是重要的畜牧、水产基地,共有5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6个,以及千亩以上的养鱼场一个,50亩以上的水库养鱼基地7个;有4个村的锰矿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和商贸经济比重较大,镇年工农业生产总值5600万元,年财政收入395万元。
境内有:蔡市水泥板厂、永深杜邦装饰制品有限分公司、老埠头锰矿厂;中学二所,小学11所,医疗机构1个;有列为市重点保护单位的“文秀塔”、“古佛岩”度假村。该镇交通便捷、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1995年7月,蔡市、岐山头两乡合并成立蔡市镇,镇政府设巴洲滩。蔡市镇位于冷水滩区西南郊,潇湘之滨,东与岚角山镇隔河相望,南连芝山区,西抵东安县,北与仁湾镇接壤。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北有滨江大道直通冷水滩城区,南有潇湘航道直达芝山,西有巴零公路连接东安,已竣工的衡昆高速公路穿越镇内5个村。该镇矿产以锰、石灰石、砂卵石为主。仔猪、优质稻、茶油远销省内外市场。镇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6座。全镇面积72.8平方公里,水田1.8977万亩、旱地786亩,辖19村196组,3827户21147人。建镇以来,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巴零公路(巴洲滩至零东圩)、老油公路(老埠头至油铺里)成为该镇交通要道。水利条件优越,湘江、潇水在 岛合流经老埠头北流穿镇而过,航运便利,水能蕴藏量丰富。“网箱养鱼”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好。农村面貌日益改善,全镇农村共兴建住房面积达40万平方米,户平100平方米。一些高档家电进入农家。农村通讯发展较快。1999年开通程控电话。2001年,建成移动通讯信息站,全镇已拥有电话1000部左右,手机3000余部。全镇拥有彩电2000余台,冰箱500余台,音响1000余台。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有13家民营企业相继在该镇落户,其中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有富丽杜邦人造大理石厂、永顺冶炼厂、九牛岭藠头罐头厂。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1994年,建成蔡市首批商品房。1995~2003年,镇机关新宿舍楼、中学教学楼、中学宿舍楼、邮政所、信用社综合办公楼、派出所、企业办综合楼、农技科教中心相继落成,滨江路商品住房户达350户,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占地面积达400余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该镇已成为潇湘河畔一座新兴的小城镇。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41万元,农业总产值6715万元,发展乡镇企业527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