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苜蓿。原产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 多年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江淮流域也有种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1)特征特性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为100 ~150cm ,茎上多分枝。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呈总状花序,有小花20 ~30 朵,花紫色。荚果螺旋形,内含种子2 ~9 粒,种子为肾形,黄褐色。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日均温15 ~20 ℃最适生长,高温、高湿对其生长不利。抗寒性强,其耐寒品种可耐-20 ~-30 ℃,有雪覆盖时可耐-40 ℃。主根粗壮,根系发达,入土达3 ~6m ,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故抗旱能力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 黏土均可生长,但最适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适宜的土壤pH 在7 ~8 。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水淹24小时即大量死亡,因此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m 以下。耐盐碱,成株能耐0.3%以下的盐分,在NaC1 含量为0.2%以下生长良好。
(2)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入适量厩肥或磷肥用做底肥。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在春季墒情好、风沙危害少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干旱、晚霜较迟的地区可在雨季末播种。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可于8 月下旬到9 月中旬播种,秋播墒情好,杂草危害较轻;也可在初冬土壤封冻前播种,寄籽越冬,利用早春土壤化冻时的水分出苗。一般多采用条播,行距为30 ~40cm ,播深为1 ~2cm ,每亩播种量为1 ~1.5kg 。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应及时除杂草。在早春返青前或每次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干旱季节和刈割后浇水对提高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每年可刈割3 ~4 次,一般亩产干草600 ~800kg ,高者可达1000kg 以上。通常4 ~5kg鲜草晒制1kg 干草。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留茬高度以5cm 为宜。
(3)经济价值 紫花苜蓿素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5%~25%,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1 ~1.5 倍。适口性好,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幼嫩的苜蓿饲喂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苜蓿草粉可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在放牧草地上一般采用苇状羊茅、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这样既可提高饲草的饲用价值,又可防止家畜因食用苜蓿过多引起膨胀病。苜蓿与苏丹草、青刈玉米等混合青贮,饲料效果也很好。苜蓿根须强大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根上长有根瘤,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除满足自身所需氮素之外,还可增加土壤中的氮,因此也是很好的绿肥植物。苜蓿芽菜和早春幼嫩苜蓿枝芽也可供人们食用。
花语: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