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街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小新街乡位于元阳县东部,距元阳县城南沙84公里,东与逢春岭乡相邻,南靠金平县营盘乡,西与上新城乡接壤,北与个旧市蔓耗镇隔红河相望。地处东经102°57'16"至103°57'16″,北纬22°57′16"至23°08'00"之间,国土面积148.6平方公里。

全乡辖者台、小新街、嘎妈、大拉卡、都鲁保、绿山、石岩寨、新鲁沙、克甲9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9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乡有耕地面积19595亩,其中水田10600亩。旱地8995亩;土地详查面积175599.75亩。2002年全乡总人口 22728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8人,古总人口占88.8%。居住着哈尼、彝、汉、苗、瑶、傣等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636人,占总人口的73.2%,其中哈尼族10813人,占总人口的47.5%,彝族3818人,占总人口的16.8%,苗族1492人,占总人口的6.57%,瑶族395人,占总人口的1.74%,傣族116人,占,总人口的0.51%。

地势南高北低,南宽北窄,呈扇形状,最高海拔为2781米(香樟坪),最低海拔为170米,相对高差达2611米;年均气温重6.2℃;年降雨量在1500至23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间为1400—1700小时。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解放前,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解放后,特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乡各级干部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投身到建设家园的辉煌事业中,使小新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82万元,粮食总产达8342.7吨,人均纯收入638元,农民人均有粮336千克;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9.9万元。

积极推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全乡的农业有了长促发展。 2002年实现粮食总产8342.7吨,是1984年4527.6吨的1.8倍。甘蔗、畜牧业、.草果等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小新街乡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到2002年,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所有制形式正向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特色产业是:板兰根、草果、印楝、生猪。

全乡社会事业逢勃发展,到2002年,建有中小学校点21个,在校生3046人,入学率99.18%,巩固率为98.52%,“扫盲”工作通过县人民政府验收,“普六”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为“普九”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卫生院1所,在职医生12人,病床20张,村级卫生室9个,乡村医生9人,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广播、电视、通讯发展迅速,全乡共装有电话392部,移动电话1000部,村级电视覆盖率达100%。

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九五”以来,以村建、“三个代表”学习等活动为契机,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寨、文明户评比活动。到2002年,评出各级文明单位3个,各级文明村3个, “十星级文明户”564户。借助“四五”普法等契机,积极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活动,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明显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