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97年获得青岛科技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后,2007年起美国洛斯安洛莫斯国家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08.10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材料)实验室,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材料学;共轭高分子和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电特性及器件,光电薄膜表面和界面物理;

主要成果和技术贡献:

主要进行导电高分子、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及相关光电器件、电荷转移和传输方面的研究,2002年至2007年曾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Friend爵士从事有机光电器件方面的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学术期刊论文28 篇;“SCI”论文被他人引用次数大约550 次,其中有两篇文章他引次数超过100次,“SCI” H-因子12;与他人合写撰写英文书刊(章节)1章。在国际学术邀请报告4次。已获准专利5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提出了在有机光伏电池中半导体纳米受体的网络导电机制,发现了共轭高分子新的晶化方法。发现了一维纳米线的新的自组装机制;用湿化学制备的氧化物场效应管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后,美国材料学会会刊MRS Bulletin对此研究成果做了专题报道。

代表性论文:

1. B.Q. Sun*, R. L. Peterson, H. Sirringhaus, K. Mori, J. Phys. Chem. C, 2007, 111, 18831.

2. B.Q. Sun *, H. Sirringhau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6231.

3. B.Q. Sun *, H. Sirringhaus, Nano Lett.; 2005, 5; 2408.

4. B.Q. Sun, H. Snaith, A. Dhoot, S. Westenhoff, N. C. Greenham, J. Appl. Phys., 2005, 97, 014914.

5. B.Q. Sun, E. Marx, N. C. Greenham, Nano Lett., 2003, 3 (7): 961。

6. B. Q. Sun, G.S. Yi, D.P. Chen, Y. X. Zhou, J. Chen, J. Mater. Chem., 2002, 12, 119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