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船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况】石船镇位于渝北区东部,东靠张关镇,南与龙兴镇、御临镇相邻,西与玉峰山镇、古路镇接壤,北与统景镇、麻柳沱镇连接。御临河流经境内7个村,长13.5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区府沿公路32公里。幅员75.5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51个社。2004年末耕地面积26536亩,其中田14065亩,土12471亩。总人口40545人,其中农业人口37947人,非农业人口2598人。人口出生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0.9‰。全年粮食总产量18317吨,增4.3%。蔬菜种植面积21565亩,增19%。油菜籽39吨,减38%。生猪出栏29618头,减7%。蚕茧产量249吨,增18%。水果产量2885吨,增11%。水产品产量159吨,增7%。家禽出栏691200只。财政收入200万元,增9.3%。财政支出1222元,增28.6%。有中小学11所,在校生3460人,教师16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民人均纯收入3127元,增15%。有正规医院1所,有卫生技术人员59人。全镇16 个村通公路,16个村通电话。2005年末耕地面积26568亩,其中田14108亩,土12460亩。总人口40088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1人 ,非农业人口2437人。人口出生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2‰。粮食总产量18321吨。蔬菜种植面积22603亩,增4.5%。油菜籽产量44吨,增12.8%。生猪出栏30684头,增3.6%。蚕茧产量215吨,减13.7%。水果产量3061吨,增6.1%。水产品产量162吨,增2%。家禽出栏764800只,增10.6%。财政收入 61万元,减69.5%。财政支出1609万元,增31.7%。有中小学11所,在校学生3135人,教师15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民人均纯收入3425元,增9.5%。有正规医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61人。

【沿革】1929年建石船镇,1939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1年建镇,1993年马鞍、梅溪2乡并入。1997年,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石船、栏石、石河、石岗、重桥、太洪、排楼、五角、金桥、凤翔、河水、老鸹、凉水、马鞍、战旗、瓦粟、竹山、天坪、两井、木耳、黄岭、海天、斑竹、石龙、梅溪、红豆、金滩、富强、高山、长五、胜天、骑龙、胆沟、三龙、石翔、战斗、石坝、两溪、角塘、葛口、土桥、努力42个行政村和太平街、渝长街2个居委会。

2006年辖渝长街社区,太洪、重桥、金桥、河水、凉水、石河、梅溪、石翔、胆沟、胜天、金滩、葛口、石龙、黄岭、战旗、天坪16个行政村。2007年底区划调整后,石船镇管辖原石船镇、原麻柳沱镇、原玉峰山镇关兴村、石壁村所属行政区域,共25个村、2个社区,面积129.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石船场渝长东街(原石船镇政府驻地)。

【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四季果乡,建设生态城镇"目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动御临河沿岸村社群众种植食用竹2000亩、柚子树500亩、优质柑橘300亩;引导沿山村社村民种植优质桃李250亩、枇杷100亩;动员交通方便的农户种植蔬菜10000亩、高标准建园种植斯格兰柑橘1500亩。2005年,进一步扩大和补充水果种植,种植优质桃30000多株,柑橘20000多株,枇杷2000多株,全镇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0多亩,"四季果乡"雏形基本形成。 为早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区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2005年6月28日,梅溪、石翔、葛口和胆沟4个村的蚕桑榨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并引入涪陵顶顺榨菜有限公司和绿织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同年8月18日,石船蚕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大会在梅溪小学隆重举行,大会讨论通过了联合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联合社理监事会机构。石船蚕桑专业合作社是石船镇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石船镇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建立了一个长效发展机制。2005年,全镇榨菜种植面积达15000亩,新栽桑树100000多株,育苗100多亩。 在养殖业方面,2004年扶持养殖专业大户4户,出笼家禽家畜达640000只。2005年新建"咯咯达"养鸡场1个,养殖优良鸡20000只,引进樱桃谷鸭12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镇政府狠抓以"山、水、林、田、路"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97万元硬化农村人行大路112公里,投资57.7万元新修公路6.5公里,维修公路98.9公里。整治山平塘17口,修蓄水池55口,清淤补漏渠道2.9公里,整修排洪沟15公里。新建沼气池100个,改良田土600多亩;植树造林3000亩,幼林抚育3000亩。

【农村干部群众培训】针对全镇果树规模发展实际,镇政府将2005年定为"果树管理年",加大对农村干部群众农技知识培训力度。一年来,全镇有35名镇村干部获得果树管理绿色证书,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培训学习230人次,组织大规模农业技术培训18次,培训农民2300余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8900多份,建立科技示范基地7个,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850名。

【城镇建设】2004-2005年,镇政府狠抓"提升场镇形象"工作,装修主干道两旁建筑外墙5000平方米,改造树圈750个,增设果皮箱、垃圾桶60个,安装路灯50盏,改造住房10000平方米,更换石船公园绿化骨干树种200棵,投资200万元的石船公园路新街建设和投资35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农业招商引资】2004-2005年,草签农业招商协议7个,其中正式协议3个,已引进业主3个,协议引进资金294万元。 【学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积极实施学校危房改造,2004-2005年,共改建校舍2630平方米。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升学率显著提高。巩固和完善支教制度,边远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加强。

【计划生育】开展以"关爱女性健康"为主题的育龄妇女优质服务月活动和行政执法专项治理活动,查处违法生育85例;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67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国家奖励扶助,440名独生子女父母得到人平300元的一次性奖励,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更新。

【文化事业】2004年6月,镇政府组织举办以"唱出心中豪情,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四季果乡"歌咏大赛,来自村(居)、学校、医院和镇机关的9支参赛队伍,共27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大赛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建设石船的信心和斗志。由文广站牵头,组建腰鼓队、管乐队等群众文化组织活跃在社区和农村,送文化进村38次,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解决村级遗留问题】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重解决战旗村人畜饮水困难、三龙煤矿土地赔偿、天坪村道路交通和原土桥村村级公路等四大遗留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1个,为老百姓办实事35件。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05年,镇政府筹资24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4个,总建筑面积830平方米。结合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八步工作法"和"比、学、赶、帮、树"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一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发展新党员26名。

【获奖情况】2004年11月,重庆市农业局、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农民体育协会授予石船镇农民体育协会重庆市农民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