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登镇2000年8月撤乡设镇,位于剑川县西北部,西靠雪斑山,东接羊岑乡,南联弥沙乡、象图乡,北邻老君山镇。辖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灯、玉龙、黄花、太平、新民、新华、东华等12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2006年全镇总人口20723 人,总面积345.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272亩。居住有白、汉、傈僳、普米、彞、回和纳西等10个民族。镇政府所在地距剑川县城55公里,距州府下关174公里,境内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2300—2600米,年平均气温11.2℃,有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1004毫米,适宜种植玉米、芸豆、水稻、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2006年本级财政收入147万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2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1元。
马登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民风纯朴、交通便利,是通兰地区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又是边纵第七支队兰州武装起义的革命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过三父子举人。人民群众商品意识较强,思想比较开放。小城镇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现已打通长260米,宽16米,两边铺面的商贸大街、长120米,宽14米的兰州路、长400米宽16米河滨路,完成了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连通了剑兰公路的新线和老线。集贸市场扩建、文化广场、牲畜交易市场等正在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和投资环境。
马登镇地处高原坝子,属三江并流地带,蕴藏有铁、石膏、锌、铅、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铁矿储量200万吨,石膏矿21万吨,境内有远近闻明的天然温泉,有松茸、牛肝菌、芸豆、羊肚菌等农特产品。
马登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全镇经济发展很快,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以玉米、水稻、芸豆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肉牛、肉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以泡核桃、苹果等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矿山规范有序开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安置。
2005年被州委授予“无毒乡镇”荣誉称号,2005年被剑川县委、政府授予“工业经济‘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被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授予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优秀集体” 荣誉称号,2006年被剑川县委、政府授予2001—2005年剑川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等,镇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马登镇内教育设施齐全,规模不断扩大,马登中学是剑川西部最大的中学,有教师78人,在校学生1165人;小学27所,教师117人,在校学生1965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已通过“普六”和“普九”验收,全镇已基本扫除文盲。
“十一.五”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抓住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镇域经济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培植矿冶、畜牧业、经济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小城镇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五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