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外血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急性硬膜外血肿指外伤后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其缘由多因头部遭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颅骨骨折或颅骨局部变形,使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破裂所致。血肿以颞部最为常见,大多为单发,亦有与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合并存在。

急性硬膜外血肿多见于成人,典型表现为伤后即有短暂昏迷,继而意识转清,以后又再次昏迷,这种昏迷--清醒---昏迷的典型患者约占30%-50%。患者多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肢体无力等。通过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只要及时接受手术,预后多数良好,除非合并其他严重颅脑损伤,可留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