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情简介伏溪村位于江西宜丰县潭山集镇西郊,耶溪河畔,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全村总人口930人,8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31人,耕地总面积1580亩,山林面积4320亩,2007年人均收入4333元。 连续多年被县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和“科技示范村”的称号。
历史文物伏溪村历史悠久,境内有吴氏宗祠、接官亭、上庵和尚庵、忠孝牌坊、黄土桥等古建筑,还有四十八猴形的传说,即一个朝代有48人在京城做官,其中吴氏宗祠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名人伏溪村自然条件较好,物资资源较丰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耕作,创造了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孕育了许多宜丰乃至全国有名的人士

,如明末的吴甘来、吴泰来、清朝的吴邦环等。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村有40多人考取大中专院校(其中清华1人,本科19人)。社会事业伏溪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村已开通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的村民组7个,入户率85%。有摩托车、电冰箱、家用电器、手机的村民为60%。组与组之间互通公路。
自然资源伏溪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主产伏溪稻,每年总产量60万公斤,芝麻、大豆、油茶、甘蔗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养殖业以养猪、牛、鱼、家禽为主。伏溪村的特色蔬菜——黄瓜、大蒜、包心菜等占领整个潭山镇、天宝市场,比从外地贩来的蔬菜价高,还供不应求。目前,已发展大棚蔬菜250亩,村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已初步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今年,全村干群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外商种植玉米370亩,该 人均纯收入提高100元左右。
作为潭山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干部服务的工作原则,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村容村貌显著改变,村民

收入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村庄整治有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要求,村庄整治主要围绕山、水、田、树做文章,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实施了“六改”工程(改房、改栏、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总共投入资金78.8余万元进行旧村改造,其中农户自筹资金21万元,投劳折资10.5万元。共拆除旧栏20处,清理卫生死角40多处,改水改厕达到100%。硬化主干道路1.5公里,清理水沟1000米。通过“六改”,漂亮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从中。
村级管理民主,和谐文明蔚然成风。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探索民主管理路子,通过群众选举产生的产生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尽心尽责地处理组内的事务,还制定了村民督查、民主理财、建帐公榜等相关监督制度做到办事公开,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
注重生态底蕴,打造新村品牌。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进行修缮,并配备村民文化室、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新建篮球场一个,对村内的古屋、古牌坊、古门楼、古石板路等古建筑统一维修,建设休闲生态长廊。对村内30多棵古楠、古樟进行挂牌保护。同时,对自然村内的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干的长效保洁机制,聘请保洁员1名,新建垃圾池10只,对垃圾实行集中清扫、集中装运、集中处理。使村庄内干净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努力,洑溪自然村面目焕然一新,邻里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讲道德、讲诚信、讲文明蔚然成风,一个依山傍水、布局合理、焕发着新气息的生态休闲家园正展示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