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方向自然灾害科学 (理论研究)
自然灾害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2. 研究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下,瞄准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性科学问题,本着“有灾抗灾,无灾防灾,减少被动应付,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原则,针对我国自然灾害科学研究、控制和管理的薄弱环节,以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综合管理能力和实现灾害应急反应与救灾决策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可视化水平为目标,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将野外定位观测、卫星遥测、实验室模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灾害模拟评估技术、灾害风险评价与预警预报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与应急管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理论和方法及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开展自然成灾机理及时空分布格局、风险评价和预测预警技术和模型、影响评价及损失评估方法及风险调控对策和应急管理体系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3. 研究对象Ø 气象气候灾害
Ø 地质灾害
Ø 水文灾害
Ø 海洋灾害
Ø 生态环境灾害
Ø 城市灾害
Ø 流域环境灾害
Ø 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气候事件
4. 研究内容☆自然灾害成灾机理、致灾过程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根据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技术,重点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综合成因机理、孕育机制、演化过程和致灾机理模式,为自然灾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大量自然灾害发育特征尤其是临灾特征的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研究各种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自然灾害发展演化动态情景模拟;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自组织临界行为规律;建立各类自然灾害临灾前兆的判识模式和综合要素的自然灾害发生判别模型,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应急避让和应急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灾害实时监测与快速预警理论与技术研究
以多源遥感信息技术为核心、复合下垫面信息,重点进行自然灾害卫星遥感辨识和发生信号的预识理论与方法研究;遥感信息和地面信息复合的自然灾害监测与快速预警理论、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快速响应、应急避让和应急抢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自然灾害预测与情境模拟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在自然灾害种类、特征和临灾前兆调查和成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灾害分析理论与方法、预测方法、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虚拟仿真技术和非线性科学的最新理论,以及现代计算和数值模拟技术,重点研究重大和突发性自然灾害评价和时空预测的理论与方法,提出自然灾害预测评价的模型、判据、指标体系及其具体实现手段和方法;探索自然灾害发展演化的动态情景模拟理论与技术方法,为自然灾害评价预测和情境模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突发性自然灾害现场灾情监控与应急灾情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
利用AVHRR资料、MODIS资料等多源遥感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分布及建筑物分布、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等技术,进行自然灾害现场应急灾情快速识别、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的研究;结合上述自然灾害过程模拟,开展区域自然灾害布控技术研究和现场灾情救援场景模拟技术研究,为突发性灾害的快速响应、应急避让和应急抢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自然灾害影响评价及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利用历史灾害统计数据,采用模糊数学与灰色系统方法、AHP、BP模型、信息扩散技术等数量分析技术与方法,重点研究不同自然灾害的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不同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估价理论和方法、研究确定灾情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为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和赔偿提供客观依据,为各级政府和相应部门制定自然灾害管理对策、减灾规划,部署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和概念框架,借助“3S”技术、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信息扩散技术和层次分析、灰色关联等方法,重点研究不同自然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程式、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研究自然灾害风险关键因子(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之间耦合关系、量化方法和评价模型;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与标准;研究自然灾害风险图绘制技术方法;研究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对策与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灾害风险决策分析方法与模型;研究自然灾害风险投资效益评价及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和城市减灾规划的编制技术;研究研究自然灾害保险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抢险及救灾技术研究
借助“3S”技术、仿真技术、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信息融合理论,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临灾预警机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适合于突发性灾害灾后生命探测、搜索、救助的理论和方法,如地下光学、声波、振动、温度、电磁波、红外等特征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及产生源的快速搜索与定位等方面的理论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应急抢险决策优化技术方法与模式;研究防灾减灾与应急资源优化布局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方法与模型;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体制、机制和模式;研究基于风险评价的突发事件和事故灾害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仿真模拟技术研究;
☆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维空间信息,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建立自然灾害数据库(主要包括草地火灾历史数据库、背景数据库和评估数据库等)及其自然灾害与应急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建立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及快速遥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建立基于模拟场景和风险评价的突发事件和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系统;建立集基础数据库、方法与模型库、图形生成库、灾害监测预警、损失评估与情景模拟、风险评价、减灾规划与应急预案生成库、结果显示与查询库为一体的研制实用化、现代化的自然灾害管理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风险防范对策与应急响应等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向决策部门和救助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生动直观、信息丰富的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
5. 成果应用
上述研究将为不同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个共用平台,同时还将为不同的用户需要,开发方法、模型及相应软件系统;为政府制定灾害与生态环境管理对策、减灾规划与生态环境发展规划提够理论依据;为区域防灾减灾与救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和退化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而且其成果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应用于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减灾规划与应急预案、灾害管理与经营、灾害保险、防灾减灾效益评估、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领域,提高自然灾害管理指挥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增强各级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