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塞曼效应[1]的理论解释:
不加外磁场时,原子在两个能级E1和E2(E12)之间跃迁的能量差为:Delta E = h
u = E_ - E_
原子核的磁矩比电子磁矩小大约三个数量级。如果只考虑电子的磁矩对原子总磁矩的贡献,那么磁场引起的附加能量为
:Delta U = -mathbf{mu}cdotmathbf = -mu_B = m_g_mu_B
这里将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取为z轴方向,μZ是磁矩在z方向上的投影。mJ是电子总角动量J在z方向投影的量子数,可以取-J,-J+1,…J-1,J共2J+1个值,gJ是电子总角动量的朗德因子,μB是玻尔磁子。
这样,原子的每一个能级分裂成若干分立的能级,两个能级之间跃迁的能量差为:
:Delta E' = h
u ' = E'_ - E'_ = E_ - E_ + (m_g_ - m_g_)mu_B
对于自旋为零的体系有g_=g_=1。由于跃迁的选择定则Delta m_ = m_ - m_ = 0,pm 1,频率ν只有三个数值:
:h
u ' =h
u + left{egin mu_B\0\-mu_Bend
ight}
因此一条频率为ν的谱线在外磁场中分裂成三条谱线,相互之间频率间隔相等,为frac{mu_B}。洛仑兹应用经典电磁理论解释了正常塞曼效应,计算出了这个频率间隔。通常把这个能量差的波数间隔Delta(frac{lambda})=frac{mu_B}=frac{ehbar B}=frac{4pi m_c}approx 46.7B m^T^称为洛仑兹单位,符号hat。
镉的643.847nm(1D2态向1P1态的跃迁)谱线在磁场不太强时就是表现出正常塞曼效应。这两个态的g都等于1,在外磁场中,1D2分裂成5个子能级,1P1分裂成3个子能级,由于选择定则,这些子能级之间有9种可能的跃迁,有3种可能的能量差值,所以谱线分裂成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