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碗窑古窑址位于集美区后溪镇碗窑村东北山丘上(俗称碗窑山),村名因窑址而得名,窑址又因村名而得名。宋代窑址,1981年考古调查时发现,2001年6月由市博物馆和福建省考古队进行局部抢救性发掘。窑址内清理出斜坡式龙窑1座,窑头已毁,残长57米,基宽2.63米,残高0.2—1.3米,窑尾烟道以窑砖为主堆砌而成。遗物主要分布在村东、北两面的四、五个小山头上,方圆达数百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堆积层最厚超过6米,现山坡上尚散布着10米厚的瓷片堆积,表明这里原属烧瓷作坊遗址。出土器物以碗类为多,这同以碗窑为村名相符。
碗窑主要是烧制青釉瓷,次兼白瓷。釉色可分青釉中闪白的淡青瓷和青釉中闪黄两种。出土碗类器表多素面无纹,少数开冰裂纹和饰弦纹,器底露胎。
根据碗窑出土物的种类、特点判断,其年代上限可早到南宋,其下限可晚到明、清之际,是厦门地区生产青、白瓷的重要窑口,属同安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