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储备即广义的国际清偿能力,也称第二线储备。国际清偿能力是指一国直接掌握的在必要时可以用于调节国际收支、清偿国际债务的国际流通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储备以 及按规定限额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的储备资产和特别提款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定义不仅包括了狭义所规定的范围,还包括一国国际交易所能利用的其他外汇资源的总和。如一国政府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 或政府间达成的临时性筹款协议而借人的外汇储备,该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外汇资产和该国官方或私人拥有的中、长期外汇资产(主要指对外中长期投资)。表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为官方结算项目的全部内容。广义的国际储备综合地反映了一国对外清偿能力。广义的国际清偿能力又可分为以下层次:(1)政府比较方便迅速地借人的储备和本国商 业银行的短期外汇资产,是衡量一国短期清偿 能力的重要指标;(2)一国官方拥有的中长期外汇资产和私人或其他非金属机构持有的短期外汇资产,但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取得这些资产;(3)狭义及以上层次以外的其它外汇资产。和一级储备相比,区别主要在于流动性不同。一级储备是官方直接掌握的国际储备资产,使用起来方便快速。二级储备资产受所有权和时间的限制,流动性不如第一种。官方如要调用私人商业银行的短期外汇资产,还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手续。一级储备与二级储备的构成和运用是国际储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种不同形态的储备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活期存款、现钞、汇票等资产的流动性较高,可以作为第一线储备。金银、债券等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可以作为第二线储备。保持较多的第一线储备有利于日常的国际支付,但也不宜将全部储备都保持为第一线储备,因为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在对外汇储备资产的运用上,应当在遵循安全、流动、收益三条原则的前提下,系统地积累资料和分析长、中、短期各种金融资产及投资方式的风险和收益,将全部外汇储备,按照投资分散原则,结合本国不同期限不同货币的进口支付和外债偿还的需要,除将短期支付部分投资于短期金融资产外,其余部分可以联系实际需要,划分为“一线储备”,作短、中期投资,“二线储备”作中期投资,以争取较高的收益。二级储备世界各国的水平差距很大,到 20世纪so年代初,第二线储备力量较强的仍为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