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矢不动内容简介】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
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飞矢不动”:飞着的箭在任何瞬间都是既非静止又非运动的。如果瞬间是不可分的,箭就不可能运动,因为如果它动了,瞬间就立即是可以分的了。但是时间是由瞬间组成的,如果箭在任何瞬间都是不动的,则箭总是保持静止。所以飞出的箭不能处于运动状态。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好像在动,其实没动。光有感官经验还不行,你需要在道理上证明它动,却证明不出来。古希腊人就是这么“闲得没事干”,所以他们才搞出了个几何学,不服不行,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测量技术,却没有几何学,整个西方科学都建立在希腊人这种精神之上。希腊人注意到,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感觉的世界是流变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本质不是感觉世界的,于是巴门尼德说“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极其深刻的“废话”)
用后来黑格尔的话说,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在黑格尔那里,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这有点玄,我正在看《小逻辑》等我看懂了再给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