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新华: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籍贯湖北,中共党员,毕业于深圳大学。主讲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有:《深圳风险投资发展新思考》发表于《深圳大学学报》(核心双月刊)2003年第6期;《深圳风险投资发展新思考》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深港城市国际化差异比较》发表于《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造城运动”的经济学思考》发表于《现在城市研究》2004年第6期。参加的课题项目有:2003年8月深圳华南国际物流中心课题:《深圳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业务分析》;2003年12月国务院西部办子课题:《深圳企业西部投资的政策研究》;2004年1月深圳市政府课题:《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6-9月:《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3—7月:深圳市政府课题:《深圳市外经贸“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
现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财经系教师、系主任助理。
[2]
■扬州大学2009年度“校园先锋-创业先锋”许新华
个人事迹简介

许新华,男,1988年11月出生,汉族,共青团员,是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7级的一名学生。父亲早逝,10岁当起家中顶梁柱。因为家庭贫困,所以许新华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学校做点小生意。但他赚钱的同时,没有耽误学业。从小学到高中,许新华始终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4年,许新华参加中考,以全校第一、全镇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阜宁县最好的高中——江苏省阜宁中学。2007年,他如愿地考进了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圆了上大学的梦。身兼多职,为家还了2万多元债务。
校园里,许新华还是一名“书商”。每年暑假,许新华都会回家乡开暑期培训班,招收中小学生,还聘请大学里的同学授课。每年暑假他都赚会几千块钱。许新华还带着患病的母亲读大学。其事迹在《扬子晚报》、《江苏工人报》、扬州电视台一套《关注》、新浪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报导。
一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的他,不仅为班级节省了不少开支,还给班级带来一些收入;作为一名宿舍长,其宿舍一直都是扬州大学“文明宿舍”。许新华曾荣获扬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院“优秀团员”、“单项奖学金”和院“相声小品”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现在许新华还是文都考研扬子津校区的总代理。这不仅位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还给自己带来一笔收入。
“创业先锋”许新华事迹材料
许新华,男, 1988年11月出生,汉族,共青团员,是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7级的一名学生。该生具体事迹如下:
父亲早逝,10岁当起家中顶梁柱
10岁那年,许新华的父亲因积劳成疾最终被确诊为肝癌,这对于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并借了很多外债为其治病,可是其父的身体还是一天比一天差,最终在留下了三万元巨额债务后撒手人寰,只留下10岁的许新华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其母在仅有的三亩多农田上终日辛勤劳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许新华当时就暗暗立誓:刻苦学习,考上大学,将来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由于母亲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家里所有的钱财都交由许新华负责保管,财务支出也全由他整理。不像其他的同龄孩子,许新华的童年里没有动画片、没有撒娇耍赖,有的只是一堆堆复杂的数字。每年到家中卖粮食的时候,年幼聪明的许新华都会踮起脚尖,仔细地观察磅秤上的数字,然后用笔计算出价钱。“我数学成绩一直都不错,那个时候计算数量和价钱有不小的功劳!”回忆起那段时期,许新华始终笑着,“上小学时就学过‘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我是我妈唯一的希望,为了她,我从来都不允许自己在困难面前退缩。”10岁起,懂事坚强的许新华就边上学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空闲时就会去帮母亲干农活做家务,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因为家庭贫困,许新华在小学里就想着如何缓解家庭经济。虽然当时许新华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他投资了一些钱去县城批发市场,批发了许多圆珠笔、气球泡到学校里卖。因为他卖的价格便宜,还推出“买一送一”的活动,所以许新华在小学时就赚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钱。
不仅在小学,初中时,许新华做过影印的生意;高中时,卖过书和笔等。但许新华明白,对于他和他的家庭而言,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他赚钱的同时,没有耽误学业。从小学到高中,许新华始终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4年,许新华参加中考,以全校第一、全镇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阜宁县最好的高中——江苏省阜宁中学。2007年,他如愿地考进了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圆了上大学的梦。
身兼多职,为家还了2万多元债务
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同时缓解家庭的经历压力,许新华刚进大学时,便开始收集整个楼栋的废气饮料瓶,用来换取零用钱。每天从六楼捡到一楼,一个月下来大概能赚取200多块钱。在当时,许新华一个月的生活费总共还不到200元。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开支,他的体重从高中毕业时的一百四十多斤,瘦成了一百零几斤。中午能吃上两块钱的饭菜已经是很好的享受。由于经常不吃早饭,年纪轻轻的他便患有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要吐。
许新华发传单、贴广告、做调查问卷、卖台灯、端盘子、家教、开补习班……他陆陆续续接下了不低于20个兼职工作。有一次冬天出去做调查问卷,他凌晨5点钟就从宿舍出发了,由于路面刚下雨结冻打滑,一路上摔了多次跟头。调查的时候,又吃了很多“闭门羹”,辛辛苦苦工作半天,最后老板才给了四十块钱。虽然打工占去了小许大部分时间,但他从没有落下过一堂课,成绩也始终保持在前十名。
校园里,许新华还是一名“书商”。 大一时,听说学校里的教材同学们可以自己订阅,许新华就做起校园书商给大家订书,赚其中的代理费;学校周围的打印费用比较贵,许新华就买了一台打印机,帮大家打印材料,费用是其他打印店的一半。
每年暑假,许新华都会回家乡阜宁县陈集镇开暑期培训班,招收中小学生,还聘请大学里的同学授课。每年暑假他都赚会几千块钱,虽不是很大的数目,但对于许新华,这已经是相当丰厚的回报了。至今为止,除了他的生活支出,许新华已经帮家里还了两万多块钱了。
为母求职,带着母亲“上大学”
虽然一肩扛下家中巨额债务,许新华始终挂念着孤身一人在家的母亲。“我妈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固定收入,身体又不好,她有面部神经麻痹症,发作起来经常半边脸发麻,既不能吃饭又睡不好觉,我实在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他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我爸爸很早就离开了我们,是我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长大后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再也不要受苦受累。”08年初,小许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第一笔收入300多元,为母亲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作为新年礼物。许新华说:“自从我记事到现在,我妈一直没有穿过‘买’来的棉袄,现在我给她买了羽绒服她一个劲地说我浪费,晚上却又偷偷地拿出来试了又试。”这件来之不易的羽绒服成了许妈妈的“宝贝”,只要一提起,许妈妈眼里还会泛起泪花。在院领导的帮助下,许新华的母亲现被安排在扬大扬子津校区食堂一楼工作。
许新华带着母亲读大学的事迹已在《扬子晚报》、《江苏工人报》、扬州电视台一套《关注》

、新浪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3]报导。

肩扛家庭重担的许新华,在自身条件如此艰辛的条件下,仍然不忘奉献自己的爱心,有一次扬州大学“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在机械学院募捐款物,他毫不犹豫就捐出了200元;一位同学的弟弟患白血病,许新华捐了200元;汶川地震时期,许新华捐了150元,这相当于他做一个星期兼职赚来的钱。
一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的他,不仅为班级节省了不少开支,还给班级带来一些收入;作为一名宿舍长,其宿舍一直都是扬州大学“文明宿舍”。许新华曾荣获扬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第八届读书节“书籍引领进步、阅读丰富人生”主题征文三等奖、院“优秀团员”、“单项奖学金”和院“相声小品”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现在许新华还是文都考研扬子津校区的总代理,既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还给自己带来了收入。
扬州大学2009年度“校园先锋-创业先锋”许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