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中村中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693人。属少族民族行政村。清朝原名为李溪,居住汉畲等民族。汉姓以王、陈、邓为主,畲姓以兰姓为主。清乾隆、嘉靖时期,客家从广东梅县松源迁入,先与当地邓氏租赁远离村庄的高山开山种茶、开田,后来发展成拥有各姓氏的山寨。其中松源王姓宗族居住在炉子坑、公馆,至今相传有十代二百余年,有300多人口,居住在中村及南洋梧溪。童氏家族原籍是上杭县兰溪镇,于清朝时开基在中村矿山坑,至今有八代一百六十余年,有200多人口。张氏宗族原是永定县湖雷镇,原开基在中村隔头洋居住,至今七代人一百四十多年,有60多人口,居住在东坂洋、尾村。梁氏原籍广东梅县松源,至今传有九代一百八十多年,有20多人口,住在中村东坂洋。当地客家人仍能操纯正粤东客家话。
茶叶是双洋历史上的重要土特产品。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杭人陈昌济兄弟在宁洋城外开设“泰昌茶行”,收购茶叶加工外销。其大宗产品是乌龙茶,高档茶是奇兰小种茶,曾在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上获奖。中村客家人迁入初期居住在高山上,由于勤劳诚实,得到当地汉人的信任,逐步从山上搬迁下来中村居住。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邓观金带领下,种植水仙茶新品种,改用四方形饼式包装,成为驰名省内外的水仙茶饼。现有种植面积2300亩,产值30多万元。为漳平最早的水仙茶之乡,是漳平水仙茶的发源地。
中村保留了客家方言和风俗习惯,既会讲当地的闽南语系方言,又兼用祖籍的客家方言,成为漳平的客家“方言岛”。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如水仙茶,毛竹等,红菇为本村又一特产,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因村森林覆盖率极高,山上大多为粗大树木成荫,落叶积肥,加上夏日闷热多雨,故为红菇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
著名的漳平九鹏溪AAAA级风景区座落于村口处,仅需5分钟车程即到。
2、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中村该行政村隶属会泽县者海镇,地处者海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1

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77公里。东邻 大井镇,南邻陆兴,西邻 三多多村 ,北邻 犀牛村。辖1 、2 、3、4组等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0户,有乡村人口554人,其中农业人口 554人,劳动力 3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2人。全村国土面积8.74 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84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675 亩,人均耕地1.13亩,林地5947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3、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中村中村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接壤火车站和青原区政府,前有烟草公司在前面,后有天立花园,左有和霁春天,旁边有个吉安市中医院,所以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离的不远还有好青原步行街。该村人口413人,本姓万,但该村一共有5个姓氏,分,何,夏,易和王,2009年年底有可能被拆迁,将建安置房。
4、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中村中村隶属于北古城镇车田村民委员会,属于半山区。位于镇东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6.5公里。国土面积1.89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气温16.3 ℃,年降水量971.63

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389亩,其中人均耕地0.75亩;有林地1000亩,有农户139户,有乡村人口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18人,劳动力3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19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2.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2万元,占总收入的20%;畜牧业收入133万元,占总收入的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16头,肉牛10头,肉羊81头);渔业收入4.7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8.4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三产业收入163.9万元,占总收入的39.7%;工资性收入11.4万元,占总收入的2.8%。农民人均纯收入364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人(占劳动力的2.3%),在省内务工12人。[1]
5、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乡秦溪洋工业园区中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中村位于福安市东北方向,地处城阳乡秦溪洋工业园区,辖区内有5个自然村:上村、炉头、溪里、英阳岗自然村起峰林。村落与村民全村现有人口1037人,238户,土地面积8009亩,林地面积5733亩森林覆盖率58%,村里的道路已硬化水泥路14.5平方公里,拓宽村道5.6公里。近年随着秦溪洋工业园区的发展,现全村引进中小型企业36家,解决地剩余劳动力168人,从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历史名人在炉头自然村有个革命烈士,名叫郭五堂,他在参加苏维埃工农红军后壮烈牲,解放后被国家评为革命烈士。名胜古迹现一条36米宽笔直的工业路直通中村,前往风景区留洋水库、百丈瀑布、秦源峡谷,交通十分便利。建于起峰林自然村的休闲度假山庄——起峰山城,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2]
6、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中村中村隶属于永定镇束刻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镇东北边,距离镇政府9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8.28平方公里,海拔208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84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849亩,其中人均耕地0.85亩;有林地733.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98户,有乡村人口1060人,其中农业人口1060人,劳动力84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74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3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3]
7、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禄脿镇中村中村隶属于禄脿镇北冲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禄脿镇西北边,是北冲村委会所在地,距离禄脿镇22公里。国土面积有3.3平方公里,海拔1890米,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有耕地444亩,其中人均耕地1.59亩;有林地3219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4户,有乡村人口289人,其中农业人口279人,劳动力1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7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8、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中村中村隶属于化念镇党宽村委会,位于化念镇北边,距离化念镇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9599亩,海拔1105米,年平均气温20℃,适合种植冬早蔬菜、西瓜、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28亩,林地 4233亩,人均耕地1.02亩。全村有农户109户,共442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434人,劳动力30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
中村今后的发展重点:增加大棚蔬菜种植面积,特别是大规模发展钢架大棚蔬菜种植。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500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