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位于天鹰座星云的壮观“创造之柱”

1995年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创造之柱,它距离地球7000光年。这一景象实际上是指巨蛇座鹰状星云中形成恒星的区域,它非常壮观绚丽。

2009年,研究人员研究揭示,创造之柱的形成源自周边恒星辐射之下推进阴影区域的气态块状结构。 依据最新模拟显示,像这样的气态块状结构进入到宇宙气体和灰尘构成的黑暗区域,然后形成密集的结状结构,在结状结构附近的阴影将过滤强紫外线辐射,这些紫外线辐射可能干扰未来的气态结构形成。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学院天体物理学研究员安德鲁-利姆(Andrew Lim)认为,它的形成很可能与周边超大质量恒星光化电离(photo-ionization)现象有关。他进一步解释到光化电离或光蒸发通常发生于当恒星释放强辐射激励中立气体云形成电离气体炽热外层的过程中,炽热外层喷射的热气体像爆炸物一样快速膨胀,向外释放冲击波进入所有的周边气态块状结构。从观测数据中,可以推算出该柱状结构的大致体积和寿命。

创造之柱起到“恒星子宫”的作用,能够诞生新的恒星[1]。

据悉,鹰状星云的创造之柱已被一次巨大的超新星爆炸所摧毁,但由于相距7000光年之遥,在未来1000年内从地球角度进行观测时创造之柱仍保持着未被破坏的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