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封面

书籍档案【种类】图书

【图书名称】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

【作者】丁贤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350千字

【经销】新华书店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日

【价格】32元

内容简介工业革命以来各种物质文明的进步,包括食品、服饰、住房、日常用品诸多方面,就其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的影响显著性而言,大概没有任何一项可以与交通现代化相比。轮船、火车、汽车这些新式交通工具,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是很不一样的,在浩瀚无垠的沙漠地带,轮船的影响就是零,在铁路未通的崇山峻岭中,火车的影响也说不上。浙江多山、多水,轮船、火车、汽车都派上了用场,三管齐下,影响都很大。以浙江为个案,在同一地区内对不同的交通工具的不同性能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多区域了解新式交通工具对于社会变迁的综合影响。[1]

目录序言

一 研究现状与意义

二 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基本框架

三 资料来源

第一章 轮船、汽车、火车:近代交通新格局

一 得天独厚的轮船航运

二 方兴未艾的近代公路交通

三 成绩斐然的近代铁路交通

第二章 新式交通与现代经济:以乡村社会为中心

一 想象与事实:吸血管抑或输血管

二 艰难起步:传统乡村的崭新起点

三 至深至巨:对乡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 新式交通与近代城市化:一个起步的动力

一 人财物:新式交通作用下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

二 空间:城市的扩大及其格局变化

三 网络:新式交通联结下的浙江城市

第四章 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的发展:以抗日战争为中心

一 十年成就:战争乌云笼罩下的建设高峰

二 八年摧残:浙江新式交通的噩梦

三 卅年恢复:被透支和截断的交通现代化

第五章 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

一 新式交通使人们开始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

二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时间节奏

三 新式交通与近代时间价值观念的出现

结语:民国浙江新式交通浅说

参考文献

后记[2]

作者简介丁贤勇,1963年3月出生,浙江省桐庐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江南区域史,现在重点研究江南新式交通史。在《史林》、《民国档案》、《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中国近代历史事变与社会思潮的兴替》、《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以近代江南为例》等,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中国近代史》等转载。

[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