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道德(The fourth moral;The fourth morals)“第四道德”是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邓伟志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为了理顺这些关系,除了用法律规范以外,还有道德规范,即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这“三大道德”。既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尖锐地摆在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拓展道德的层次,提出一个“第四道德”,即环境道德的问题。
“第四道德” 和谐社会基石
埃博拉病毒、SARS、人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猪流感……上述近年来频频“闯祸”的疾病,源头几乎都来自动物。“近年来,全球新发传染病有70%到80%属于人畜共患疾病,而且这几年来发病势头见涨。”广东省疾控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何剑峰主任医师说。对此,有观点认为,这是自然界向人类破坏环境进行的“报复”。
《人类瘟疫报告》引言中有句话:“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但愿猪流感对我们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将“第四道德”真正融化到内心,成为自觉的生活习惯,达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才有望安宁、太平。
“经济崇拜”经不起考验
以主宰者自居的人类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变种呢?尽管我们非常强大、繁荣、现代,很有成就感,可以创造出驯服自然的奇迹,创造出“黑色经济”的辉煌成就,不惜将生态发展的目标责任扔到一边。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小病毒面前,我们的抵抗力却如此不堪一击。
有“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认为,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在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因为病毒或细菌会发生变异。这只能说明,人类所拥有的所谓辉煌,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是一种经不起考验的“经济崇拜”。任何辉煌经济成就,如果没有和谐生态的支持参与,没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根本就谈不上辉煌。这就必须强化我们的“第四道德”。
保护环境 倡“道德经济”
我的理解就是,现代人和现代经济都毋庸置疑的将环保责任和生态责任放在第一位,将一切利润建立在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上。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道德经济”、“道德人”,否则就是“不道德经济”、“不道德人”,甚至可以说是“厚颜无耻者”。这种道德规范应该就像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一样,成为评判社会主体道德尺度的常态化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说,猪流感的发生虽是坏事,也具有震撼性的提醒功效。提醒我们保护动物、善待动物的意识,提醒我们珍惜环境,敬仰环境的意识。地球是一个生物圈,各种动物、植物、矿物,水圈、气圈、生物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密不可分。人与生物,与自然、与加工过的自然、与未加工过的自然组成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矿物,水圈、气圈、生物圈,地球、行星、太阳系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人类要站在人类的立场区分自然的利和害,然后趋利避害,取利除害。但这种取利除害必须看到共同体的相关性,必须想得远一点,再远一点。不然的话,“开发”会变成“掘墓”,“发展”会变成“自绝于天地”。
(刘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