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文新村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于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地处镇政府西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8公里。东邻路东村,南邻挖萨村,西邻镇源县,北邻路东村。有大村、酸枣树等16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27.69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气温16.80℃,年降水量1372 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甘蔗、小麦等农作物。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165亩(其中:田1627 亩,地 1538 亩),人均耕地1.85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25503.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5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2869 亩。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全村有290户通自来水,有18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39%)。有47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 280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8.7%、58.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12户(分别占总数的80%和24%)。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18辆,摩托车8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10亩,有效灌溉率为28.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6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476户农户住房均为土木结构。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556.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6万元,占总收入的51.3%;畜牧业收入138.4万元,占总收入的24.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052头,肉牛324头,肉羊223头);渔业收入1.38万元,占总收入的0.08%;林业收入88.96万元,占总收入的15.9%;第二、三产业收入34.06万元,占总收入的6.1%;工资性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4.09%。农民人均纯收入231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人(占劳动力的5.7%),在省内务工5人。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490户,共有乡村人口1755人,其中男性971人,女性784人。其中农业人口1742人,劳动力1102人。该村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667人, 彝族40人,其他民族6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人,占人口总数的0.7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41人,参合率73%。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6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33公里。人畜混居19户,占农户总数的4%。文化教育截止2008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96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98人,距离镇中学18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6人,其中小学生98 人,中学生78人。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7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165亩。年末集体总收入2万元,有固定资产5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财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1]
云南省大理剑川县弥沙乡文新村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剑川县弥沙乡,地处弥沙乡东边,距弥沙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剑川县95公里。东邻该乡弥新村,南邻沙溪镇,西邻象图乡,北邻西庄村。辖干江、岩洞、横场等3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海拔2800米,年平均气温10.5℃,年降水量690毫米,适合种植荞麦、燕麦、芸豆等农作物。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440.00亩,人均耕地2.57亩,主要种植小麦、土豆、芸豆等作物;拥有林地593.70 亩,水面面积56.00亩。草地9,057.00亩;荒山荒地 13,200.75亩,其他面积9,158.50亩。有铜、铅等矿产资源资源。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是:通电视、通水、通电话、通车路电。全村有355户通自来水,有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36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4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 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大多数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16.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6.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8辆,拖拉机4辆。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20口;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35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4.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9.00万元,占总收入的36.47%;畜牧业收入 54.00万元,占总收入的22.13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724 头,肉牛 320 头,肉羊 450 头);渔业收入 0.00 万元,占总收入的0 %;林业收入 10.00 万元,占总收入的4.10 %;第二、三产业收入 77.00 万元,占总收入的31.56 %;工资性收入 28.00 万元,占总收入的 11.48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66.00 元,农民收入以 农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20.00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40 人,在省内务工 30 人,到省外务工 10人。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362户,共乡村人口1718人,其中男性858人,女性860人。其中农业人口1698人,劳动力97 人。该村以白族、傈僳族为主,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82人,参合率 98.0 %;享受低保27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文化教育截止2006年底,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1,558.00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人,距离弥沙乡中学17.00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3 人,其中小学生108人,中学生135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