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侯少波,博士,副教授, 男,64年6月生,陕西凤翔人,民盟盟员,欧洲海水淡化学会(EDS)会员,2008-2010欧洲海水淡化学会12位理事候选人之一(未当选),Desalination,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ement, Solar 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Energy Journal, The Canada J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特约论文评审人。2009年11月被美国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2010版收录。

教育经历:

1980-198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航空发动机专业学习,分别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2004-200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人机与环境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高级班学习,获高级班结业证书。

工作经历:

1987-1993年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环境工程系任教,主讲工程热力学、热工学。

1993-1996年在湛江水产学院任教,主讲工程热力学、热工学、专业英语。

1997-今在广东海洋大学(原湛江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任教,主讲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科研领域:

高级能量系统(制冷、空调、海水淡化、浓缩、热机、干燥等)

夹点(Pinch)技术应用

湿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太阳能热利用

海水淡化(HDD、MSF、MEB)

浓缩节能

太阳能干燥

太阳能热发电循环

科研经历:

1992年以来一直研究PINCH技术的应用,2005年将夹点技术应用于优化太阳能多效加湿除湿法海水淡化流程,找出了多效加湿除湿法海水淡化流程的最大能量回收率以及热能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饱和湿空气温焓线弧度太大造成冷却海水与喷淋海水间的温差无法缩小(Scopus检索,被引用12次,国外引用6次)。2006年,将火用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分析太阳能多效加湿除湿法海水淡化流程,得出结论:该流程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太阳能海水淡化研究的关键和发展趋势是通过对太阳能淡化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各个设备的性能,提高热能的回收率,提高产水比,从而提高单位面积日产水量,降低单位面积设备初始投资。要提高单位面积日产水量必须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首先,必须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也就是说,热量愈多愈好,温度愈高愈好。温度高,则便于提高热能的回收率。其次,改进流程,提高能量回收率和火用回收率。最后,在漫长的夜间使用盆式或多级盆式再利用排出海水的低品位热能产生淡水。Scopus检索,被引用8次,国外引用3次)。2008年,利用夹点技术优化了多级闪蒸法(MSF)海水淡化过程。2008年,利用夹点技术分析成果,给出了一个由Pinch技术分析产生的两级太阳能多效加湿除湿法海水淡化新系统,该系统比单级的热能回收率高;根据火用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太阳能多效加湿除湿法和多级盆式海水淡化联合系统,使低品位热能在漫长的夜间得到利用,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产水比。另外,2004-2009年提出了以湿空气为工质,以透平机械为主要设备的,循环水冷却的空调用轴流湿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自来水或地下水冷却的空调用湿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循环水冷却的速冻用回热式轴流湿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和海水冷却的船上空调和海水淡化两用轴流湿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利用Pinch技术分析了这些循环的工作原理、模拟性能和轴流压气机和涡轮效率对性能系数COP的敏感性。

承担过的科研项目:

2008-2010 湿空气逆Brayton循环的机理研究,广东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万,主持。

2008-2009,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冷库-太阳能工业隧道干燥联合系统研究与优化,2万元,项目负责人。KF0704。

2006-2008,湛江市科技局,农海产品太阳能干燥在农村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8万元,项目负责人。湛科[2006]94号。

2006-2008,湛江市科技局立项,加湿除湿法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2006C09017),非资助,项目负责人。

2005-2006,广东海洋大学,自然工质湿空气的应用基础研究,1万元,项目负责人。

国际学术会议:

2005.5参加了欧洲海水淡化学会在意大利举办的 “海水淡化与环境大会”。

2006.5参加了欧洲海水淡化学会在法国举办的EUROMed2006,Desalination Strategies in South Mediterranean Countries会议。

专利:

1. 侯少波,李华聪.一种开式压缩制冷装置[P].中国:92229573.5,1993.

2. 侯少波,李华聪.一种开式热泵[P].中国:92241300.2, 1993.

发表的论文:

[1] HOU S, ZHANG H. An open reversed Brayton cycle with regeneration using moist air for deep freeze cooled by circulating wate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09, 48(1): 218-23.(SCI、EI检索)

[2] HOU S, ZHANG Z, HUANG Z,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olar multi-stage flash desalination process using Pinch technology [J]. Desalination, 2008, 220(1-3): 524-30. (SCI、EI检索)

[3] HOU S, ZHANG H. A hybrid solar desalination process of the multi-effect humidification dehumidification and basin-type unit [J]. Desalination, 2008, 220(1-3): 552-7. (SCI、EI检索)

[4] HOU S, LI H, ZHANG H. An open air-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desalination on ship [J]. Desalination, 2008, 222(1-3): 646-55. (SCI、EI检索)

[5] HOU S. Two-stage solar multi-effect humidification dehumidification desalination process plotted from pinch analysis [J]. Desalination, 2008, 222(1-3): 572-8. (SCI、EI检索)

[6] HOU S, ZENG D, YE S, et al. Exergy analysis of the solar multi-effect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 desalination process [J]. Desalination, 2007, 203(1-3): 403-9. (SCI、EI检索,被国外引用3次)

[7] HOU S, LI H, ZHANG H. Open air-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hot water cooled by cool water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7, 48(8): 2255-60. (SCI、EI检索)

[8] HOU S, YE S, ZHANG H.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olar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 desalination process using Pinch technology [J]. Desalination, 2005, 183(1-3): 143-9. (SCI、EI检索,被国外引用6次)

[9] HOU S, ZHANG H. an axial-flow air-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ng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ing cooled by circulating water [J]. ASHRARE Transactions, 2004, 110(part 2): 125-9. (EI检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