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地震线(seismic characteristic line)由王嘉荫于1963年首先提出。地震线具有双层涵义:①若干地震震中沿一定方向依次发生,即震中迁移的路线;②一次地震中,人类感觉振动特别强烈的方向,实质上就是蒂震波能量衰减慢的方向。可见地震线是现代地壳运动状态的一种标志,往往是现代地壳活动断裂线的反映。这一概念已被地震地质学者广泛引用。马宗晋进一步提出了划分地震线的5条原则:①至少有3~4个震中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并有过一定重复的地震密集带,且往往在同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②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地震破裂和等震线长轴方向是相近的;③同一地震线上的地震多半是同一地震期内发生的,经常表现出有规律的震中迁移现象;④是小震面密度明显变化的分界线;⑤相当于地球物理场的特征线。[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