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氯化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又称1,2,3,4,5,6-六氯环己烷。分子式 C6H6Cl6。因分子中含有碳、氢、氯原子各 6个,故其商品名为六六六。六氯化苯为白色晶体;有八种同分异构体,分别称为α、β、γ、δ、ε、η、θ和ξ,结构式如下:

α异构体为单斜棱晶[1];熔点159~160℃,沸点288℃;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苯等;随水蒸气挥发;具有持久的辛辣气味;蒸气压0.06毫米汞柱(40℃);沸腾时分解为1,2,4-三氯苯。β异构体为晶体;熔点 314~315℃,密度1.89克/厘米(19℃),熔融后升华;微溶于氯仿和苯;不随水蒸气挥发;蒸气压0.17毫米汞柱(40℃);与KOH醇溶液作用生成1,3,5-三氯苯。γ异构体为针状晶体;具有微弱的霉烂气味和挥发性;熔点112~113℃,沸点323.4℃;不溶于水,溶于丙酮、苯和乙醚,易溶于氯仿和乙醇。六氯化苯对昆虫有触杀、熏杀和胃毒作用,其中γ异构体杀虫效力最高,α异构体次之,δ异构体又次之,β异构体效率极低。六氯化苯对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或锌、铁、锡等存在下易分解,长期受潮或日晒会失效。

六氯化苯在工业上是由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的:

常加工成粉剂、乳剂和烟剂。早期工业产品中约含18%的γ异构体、12%的 β异构体及大量的α异构体。药用的产品目前已可制得纯度达99%的γ异构本。

应用六氯化苯过去主要用于防治蝗虫、稻螟虫、小麦吸浆虫和蚊、蝇、臭虫等害虫。由于它对人、畜都有一定的毒性,在体内沉积不易降解排出,对神经系统和肝脏损害较大,目前已不再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