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貌曾垵村,别称:曾安村
汉语拼音:zēng'ǎncūn
邮政编码:362121
电话区号:0595
行政区划代码:350521104207
地理位置:曾垵村位于泉州洛江半岛中段,洛阳古镇南端,北依石任军垦农场,东接洛江公路,西临洛阳江,与泉州市区隔江相望。

人口与民族:全村共有400多户,人口1600多人,旅外侨胞、港澳同胞2000多人,区域流动人口100多人。村民以三姓为主,即曾、黄、陈,村民绝大部分为汉族。
语言:方言为闽南语泉州话,通用普通话。
地形与气候:村域地貌以平原和台地为主,西面有河流(洛阳江)流经,沿岸滩涂上生长有大片的红树林;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夏秋季节常刮台风,多发于5-10月。
行政区划:曾垵行政村属福建省泉州市洛阳镇管辖,下辖一个曾垵自然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
基础设施建设村内大街小巷已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并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全村在惠安率先实现电气化,村民用上了电气化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内建有多个健身场所、戏台、文化活动室等文体设施;村主要道路已实现全面亮灯,在村内各角落共安装有照明路灯100多盏;通信设施、有线电视完全覆盖村域,绝大部分家庭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2008年全村着力实施“六千”人饮机井及供水工程,进一步解决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该供水工程受益户数50多户(含企业),受益人口近500人。全村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本村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通过加重村民负担来搞新农村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曾垵村于2002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辖区内有民营企业十多家,主要为箱包、服装类的生产和加工企业,这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整个村域经济的产业提升和发展活力。全村农业生产以粮油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为主,兼有渔业捕捞、养殖。有很多村民在外经商、务工,并以自愿捐款、义务投劳、投资服务设施等形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影响和带动了广大村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经济因地制宜,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切实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村经济工作多次获得先进称号。
科教文卫事业村民集资建立了幼儿园、小学,全村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村内建有灯光运动场、门球场、健身活动器械、老年活动中心等多个文体活动场所,并在村里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多个戏台,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在各项比赛中,村篮球队、门球队多次获得嘉奖。在家园清洁方面,建有一支由6人组成的卫生队,备有两辆垃圾车,对全村主要干道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和垃圾清理,并在全村每隔一定的区域内放置垃圾箱,同时还配备清洁车往外运送垃圾,彻底改变了以往辖区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现象。辖区还建有多个公共厕所,有力地保证辖区内的卫生状况。现全村实行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同时,广泛开展文艺下乡、普法宣传教育等活动,并由泉州盛荣公司出资设立了村老年人活动基金,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治安与社会保障为了做到“小事不出村”,村里建立了“11211工程组织”(即1个综治办、1个治安值班室、治保会、调委会、1个治安巡逻队、1个流动人口协管站),全村配备了6名平安中心户长,同时积极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目前全村已有80%以上的农户是“平安家庭”户。村治安巡逻队共有队员4名,并配有2部警用巡逻摩托车,及相关的巡逻器械,同时在全村各角落安装有照明路灯100多盏,并规划安装了治安公共视频布局,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刑事案件的发生。几年来,村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在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大部分农户已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村民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以东头海埭埔及本村企业为龙头,对优抚户进行摸底造册,帮助村计生“三户”、五保户、特困户、病灾户等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及就业问题。另外,村里还设立了扶贫发展基金和助学金,对计生优抚户进行奖励、补助、节日慰问和助学奖励等等。
红树林保护区村西面方向洛阳江沿岸的滩涂湿地上有大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树种以桐花树、秋茄、白骨壤为主,

而以桐花树居多。这片红树林属于洛阳江沿岸从庄兜到后渚的红树林分布区的一部分。这些红树林对于防浪固堤、降低污染、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减少海域赤潮发生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观赏、实验和经济价值。为了保护红树林资源,村建有红树林护林队,村民携手尽力防止非法砍伐、围垦破坏、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任意排放等破坏红树林的行为。在社会的关注和各界的努力下,片区红树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红树林里有白鹭、麻雀等鸟类栖息其中,时可看到其翩舞跳跃的身姿,不甚美丽。红树林是滩涂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保护红树林是全民的责任,也是村域生态保护工作成效的风向标,对全村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